在大多数人看来,有助于企业实现盈利的因素包括:过硬的产品或服务、成本低廉的流程、老到的营销活动、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富有远见的领导人、高效的员工队伍,等等,它们对财务绩效的推动作用已经得到了证实。虽然这些因素都必不可少,但还不足以保障企业必定能够盈利。有研究表明,公司能否实现财务目标,企业文化起着关键的作用:它可能是一个强大的支持因素,也可能是一块绊脚石。
一个组织的文化包括它的价值观、它所秉承的理念与信仰,以及将组织连为一体的各种实践。这些价值观与世界观通常并不言明,却成为了组织所坚持的社会规范与行为规范,构成了诸如绩效标准、升职条件以及行为准则等日常具体事务的基础。所有这一切都在组织内部一代接一代地传承下来。
这些因素对组织盈利到底有多重要?除了影响员工在工作中的感受之外,文化是不是那种对企业冲击力很小的"软性"事务之一?在很大程度上,企业的价值观、实践以及行为规范都是一些无形的东西,通常无人细究其中奥秘。在这样一个领域,会有什么能为企业带来竞争力的东西吗?
Hagberg咨询集团(HCG)最近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研究,根据其得出的数据,答案毫无疑问是肯定的。
在过去的六年中,Hagberg咨询集团利用其独有的评估企业文化的一个客观办法---文化评估工具(Cultural Assessment Tool,CAT)对来自全球各行各业的将近60家上市以及非上市公司的文化做了评估。此次调查评估了企业文化中的多个元素,包括员工的忠诚度、相互之间的信任感、信息分享的程度、责任感、团体协作精神、对变革的接受程度、公司政治以及员工对组织决策的参与度。
在HCG调查设计的众多问题中,其中一项要求答卷者评估组织的财务绩效。考虑到在不同的商业模式下,在不同的行业以及不同的企业成长阶段中,评估企业财务成就的办法各异,HCG让答卷者用与他们所处的行业有关的标准来评估自身企业的财务绩效。
不出意料,来自上市公司的答卷者所做出的评估与他们公布的财务结果十分相近。通过这项问题,HCG还得以评估出未公布财务结果的私人公司的绩效表现。拿这些财务结果的评估资料与各个企业所秉承的文化价值及实践相比较,可以发现在文化与盈利之间存在明显的联系。
通过确定这些文化因素,揭示公司的基本价值观、行事态度以及典型的行为模式是如何影响其盈利的,该调查向企业指明了如何有意识地去打造有助于企业实现盈利的文化特性,如何改变那些妨碍你获取成功的特性。
下文是Hagberg咨询集团所做的调查结果的概要,你可以了解到,当今那些享受盈利喜悦的组织有哪些共同的文化特性,你应该如何在自己的企业贯彻这些做法。
市场风云熟于心
盈利企业知道它们的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包括竞争对手的一举一动,市场的一举一动,客户的一举一动。它们的领导者对大商业环境下的各种威胁与机遇保持着警醒,在做每一项决策之前,都尽可能充分地考虑公司业务运营环境下的各种情况。
知悉竞争情况。盈利企业的领导者会紧盯市场上的竞争情况。他们了解对手的产品与服务,包括它们的定价和特别之处;他们了解对手的竞争策略,了解对手的强项与弱点以及易于攻击之处。他们悉数掌握市场的最新动态。对自身所处竞争环境的了解,使得这类企业能够进行战略性的定位,并令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与众不同。
密切监控市场走势,把握企业所面临的机遇,认清企业所面对的威胁。除了监控竞争走势之外,盈利企业的领导者还会监控市场的变化、技术的变化、整体经济状况的变化与金融市场(资本成本)的变化,等等。他们尤其注意可能代表着企业成长之机,或是对自身市场地位、市场份额或生死存亡有威胁的情况变化。对周围世界的关注使他们能够灵活、机动地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状况。
鼓励高层与客户接触,以了解他们的需求。在HCG所调查的盈利企业中,以客户为中心是它们所坚持的标准做法,特别是高层领导对客户的重视度更是前所未有。
通常,由于企业高层所接触的人际圈子以及参加的活动圈子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令他们孤立起来,并且还可能导致他们浑然不知客户的需求。敞开胸怀接受客户的意见,可以帮助企业领导者站在客户的角度去认知世界,并优化他们的决策流程。
苦练内功动于行
在盈利的公司,重视产品质量、不断学习新知、持续提升管理层素质等企业文化规范都已确立下来。一个无视新的市场潮流与技术,不会根据这些变化相应地调整自身产品与组织体系的企业,是无法保持盈利的,甚至无法生存下去。
全力投入,促成管理层的发展。为了不断成长和保持盈利,获取财务成功的企业会坚持提高雇员,尤其是管理层的素质。拉里·博西迪(Larry Bossidy)在自己的著作《执行》一书中提及,当今商业界的不稳定因素太多,组织惟一可以掌控的就是雇员的素质。他指出,员工的素质是企业最好的竞争利器。在企业高速扩张之时或业务模式发生巨变时,只能在某一方面满足工作要求的管理人员很容易就会被淘汰。企业的领导层随后就会面临一个非常重要的抉择:是投资于企业现有员工的成长与发展,从而给他们一个长期承诺,还是吸纳"外援"。为了保持组织的活力,不时输入一些新鲜血液还是有必要的。但是,与投资于有成长潜力并且对企业忠诚的现有员工相比,招募新人的风险与成本都要更高。
重视学习。在HCG所调查的几百家公司当中,盈利最高的企业是那些将持续学习列为第一要务的企业,因为持续学习可以帮助企业不断提高自身各种体系与流程的效率。持续学习意味着不仅要学习成功的经验,还要学习失败的教训。彼得·圣吉(Peter Senge)将"学习型组织"定义为"借助一套根深蒂固的企业哲学,预测变化、复杂性及不确定性并对之做出反应的组织"。HCG的调查结果能证明圣吉这一提法的正确性。企业要保持财务活力,就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在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坚持学习的企业才能够生存,其他企业则会遭到淘汰。
严格产品质量关。与过去相比,今天的消费者见多识广、要求苛刻,他们对产品的期望值更高,面临的选择也更多。如果某个企业在市场投放了不合格的产品,那么它的声誉可能就会一落千丈。某企业主管说:"即使是只向客户发出一件次品(这说明你对质量把关不严),也可能使员工丧失工作积极性,并最终令客户离你而去。"弥补错误的花销不菲,但是借助质量管理,企业就可以降低次品率以及整体成本,犯错的机率也就少之又少。因而,盈利的企业都深谙质量乃竞争优势的道理。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