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鼓励尝试的氛围
提起3M公司,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它对创新的提倡和尊重。在你看来,这种创新文化多年的延续,需要3M的员工具备哪些特别的素质?
3M在美国一直以来就是以创新闻名的企业,在中国我们也同样保持了注重创新的传统,所以你会看到3M的员工是有一些共性的。第一点就是主动性。我们希望员工能够自己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总是坐在那里等着主管给他分配任务。在3M里面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的工作是需要自己在内部去寻找项目,为公司创造营运收益或者改进产品研发。并没有人告诉他要做什么或怎么做,他要主动去和不同的部门探讨研究,分析业务上的漏洞,或者新产品的机会,然后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所以非常需要主动性,对很多新员工来说这可能是很大的挑战。
第二点是团队精神,就是要善于寻求别人的合作或善于让别人接受你的建议。现在企业里面,从市场销售到产品制造以及其他业务支持部门,没有什么事情是一个人能独立完成的,肯定要共同协作才行。如果一名员工工作热情很高,但是凡事都要自己说了算,很难和其他人合作,那也是不符合要求的。
第三点素质和团队精神相关,就是沟通能力。比如说,有些产品要做本地化改进,需要把中国客户的一些要求顺畅地转达给国外的研发机构,这其中就不仅要有团队合作的意识,还要有这个能力把自己的想法用很积极的方式沟通出来,使合作更加顺利。
据说3M在美国有一项特别的政策,允许员工每天有15%的工作时间可以做本职工作之外的事情,以此来鼓励员工创新。那么在中国,是不是也有类似的做法?
其实这个时间的百分比有时很难量化,而且3M的一些业务人员,工作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关键是我们同样提倡创新的精神和做法,营造这样的氛围,鼓励员工在自己的本职工作或主管分配的工作之外,自己去做一些有兴趣的事情,或尝试一些特别的工作方法。
鼓励员工不断创新,这最早是从技术部门开始的。比如说负责胶带产品的员工,如果他对电子产品有兴趣,他完全可以去做这方面的尝试,也可以利用公司相关的资源和信息。现在这种做法已经扩展到了整个公司的各个部门,因为创新其实并不局限在产品上,很多时候一个新的工作流程、新的管理措施都是创新。比如在HR部门里的员工,每个人虽然各有分工,但是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框框去限制他。相反,在判断一名员工是否具有发展潜力的时候,我们会看他是不是能够去打破这个框架,有创造力地做一些职责之外的、对公司有利的事情。
另外3M还有一个很著名的做法,就是鼓励"Honest Mistake"。也就是对于员工创新中的失败非常宽容,允许他们犯错误。主管会和员工一起坐下来,检讨问题出在哪里,怎样改进,下一次如何制定更完整的计划。3M从来没有过员工因为希望多做点事情,结果没有做好而被惩罚的例子。这样一个宽松的环境,也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
思维活跃,善于创新的人才通常都不愿意受拘束,这在管理上是否带来特别的难度?而且主动性很强的员工往往对团队合作会不太适应,你们怎么平衡这两种不同的要求呢?
的确,在团队里面总是很合群的员工,往往比较温和,不是很有进取心;而主动性强的人,有些又会比较倾向于个人英雄主义,对合作的各种环节不太适应。所以我们一直强调的是,在3M,是靠程序来运作,靠流程来经营管理的,个人最终还是要服从于流程。企业是个很庞大的机构,现在我们有十七家办事处、超过2,600名员工,不仅需要英雄,更需要一个系统,才能顺利运转。我们的目标是,每个人都能在一套合理的流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谈到管理的难度,关键是要找到适应员工特点的管理方法。3M的中国员工大部分都很年轻,素质很高,有能力、有活力也非常有主见。对于这些年轻人,命令式的管理是根本行不通的。作为主管,你不能简单地要求他去做什么,而是要和他一起分析清楚这样做的理由。让员工自己参与进来,让他觉得这样做是正确的,他自然就会去做,而且是主动去做。所以我们花了很多力气在沟通上,让员工更多地了解公司,了解自己工作的价值,这样他才会更有认同感和参与感。
高层与员工定期沟通
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你们有哪些渠道和员工进行沟通?
其实在3M里面,不仅是HR部门在做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而是从高层到中层再到基层经理,都非常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这变成了管理层的一种共识。如果一家公司只有HR部门在唱独角戏,那是肯定做不好的。
就拿员工沟通来说,不仅HR部门要参与,每个季度我们都有一次公司全体高层的员工沟通会议,有些主管会议之后也都设有一段问答时间。包括执行总裁在内的所有管理层,就像答记者问那样坐成一排,员工可以提问他们关心的任何问题,包括公司经营、发展计划、员工福利甚至加薪比例都可以问。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