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利安观察到,大多数商业领袖意识到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社区进行管理升级,但苦于没有工具和头绪,这也是朱利安.伯金肖和加里.哈默成立“管理实验室”(Management Lab)的缘起,他们掌握了越来越多的管理最佳实践。朱利安称从哈默那儿“偷”了W.L.Gore(戈尔)案例,用以说明个人参与并自主管理的有效应用。他还认为,公司进化应从“机械化”升级到“有机化”。
事实上,朱利安所说的提高个人参与程度并自主决策的管理趋势也可在中国案例中得到印证,达沃斯论坛期间,《中国企业家》专访了朱利安,听他描述了管理大未来。以下为专访全文:
不少公司陷入管理危机
《中国企业家》:如加里.哈默所说,管理创新远远落后于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您如何描述未来管理的新篇章?
朱利安.伯金肖:过去的经济危机,不仅仅是公共政策的危机,更是管理危机。不少公司陷入麻烦,是因为他们的管理模式有问题,决策方式失败。系统化的公司制度让每个个体失去了决策的机会和空间。比如风险管理体系,细分成很多部分,每个人只知道其中之一,仅就这一部分反复检查,而对整体没有感觉和认知。试图将管理程式化(formalization)是危险的。个体的参与程度和管理权限决定公司的起伏生死。即使非常富有的公司若不愿授权给员工,迟早会面临管理挑战。高管面临信任危机。据有关调查,公司高管在人们最不信任名单上排名第三(排名第一为律师,第二为银行家,第四位为销售人员)。我们需要重新改造管理。那些取得非凡成功的公司如GE等都强调个人授权、主动管理的方式。
《中国企业家》:听上去这种失败的管理思维很像西药思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全息的概念。
朱利安.伯金肖:没错。这就造成我们对于表面肤浅的事务很在行。比如要求在一定预算内对于某个流程进行改造,但是否思考过:我们真需要这个流程么?或者我们需要怎样的流程?如何让员工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