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全民创业的国度,创业,80后创业,女性创业,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张丹丹也拥有这些标签,但又完全不一样,早在1998年,上大二的她就开始创业。在之后的16年里,她走遍了中国,到过1000多个县,把自己的软件卖给了对信息接受最困难的农村地区。16年后,她把公司以7亿元的价格卖给了神州数码。
张丹丹创立的中农信达是一家软件公司,论起来属于近几年最热的TMT领域,但因为业务针对农村信息化,买单的客户是县镇政府,使用者是乡村农民,一直乏人知晓。张丹丹创业之初,电脑在城市尚未普及,更不用说农村。在推广产品过程中,她很少遇到竞争对手,所有高科技公司都在设法提高城市生活的效率,没人看得上稀薄的农村市场。当中农信达出现在公众面前的时候,已经在农村土地确权领域占据了20%的市场份额,预计增长速度每年翻番。
中农信达的脚底踩着一座金矿。农村宅基地及农地经营权确权的市场空间有几百亿,如果考虑到未来土地流转的市场空间,可能达几千亿。
神州数码董事局主席郭为这样解释此次收购的原因:中农信达在细分领域已经冒尖,除土地确权市场外,还拿下了全国农村三资平台、政务公开等信息化产品近80%的市场份额;公司处于高增长时期,尤其在土地确权领域,去年完成3000万元左右的收入,今年预计将达到1亿多元。更重要的是,两家企业具备一定的协同性。近年来大力倡导并实践智慧城市的神州数码,可以在技术、品牌影响力、市场拓展方面帮助中农信达有所突破。1998年,中农信达推出的最初一款产品,是一张刻有“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软件”的光盘。张丹丹希望借此缓和农民与政府在资金去向、管理等方面的矛盾。据她观察,农民对电脑生成的数据更加信任。因为在他们看来,电脑不容易造假。张丹丹背着光盘跑到基层去卖,平均每张要价1万块,并负责安装、培训和维护。几年下来,有了几百张的销量。
2004年,她决定把公司从山东威海搬到北京,理由很简单,“你说你是在威海做信息化的公司,人家对你总是本能的不太信任。”此外,北京便于她吸纳人才,拓宽产品线。毕竟所有产品都是有生命周期的,不可能靠一两款畅销品打遍天下,她已经有了危机感。当然,更重要的是在北京便于及时掌握政策动态。
来京后,张丹丹做的第一件事是改善之前的产品。彼时,恰逢新的财务制度酝酿改革,新制度解读的相关书籍还没有对外出版,张丹丹就组织专家为工程师讲解财务逻辑,耗时半年研发与新财务制度相匹配的软件。这就是她想要的效果,“政策还没有发布,我的产品就已经出来了。”
改进后的集体资产管理软件涉及到农村资产、资源、资金等三资问题。虽然一直以来,这都是农村最敏感的问题,但是中农信达的产品仅在几个试点被接受,而且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新.疆等偏远地区。价格低廉不说,一次只能卖出几套。这也与他们市场团队不健全相关,相比现在遍布全国6个分公司的200多名销售人员,当时专职的市场人员只有5人。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