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商业评论》(以下简称CBR): 您曾担任韩国三星集团的智囊机构—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的院长,是研究人员和集团管理层之间最重要的桥梁。您在这个职位上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作为智囊团的领导人,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朴胜虎:关系,关系,还是关系。你必须与公司各个业务部门的领导人保持密切的关系。智囊团通过持续地对宏观环境和竞争情况作出分析,在整个集团以及各个业务部门的战略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智囊团也参与公司的知识管理,为组织输入全新的创新知识和理念,不断提升组织的管理能力。
智囊团要发挥上述作用,就要求实现信息在所有部门之间自由共享,要求各个部门通力合作,这完全有赖于智囊团与各业务部门经理之间的关系。由于所有高层管理人员都承受着巨大压力,要实现通力合作和知识共享并非轻而易举之事。因此,必须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值得信赖的关系,智囊团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
CBR: 2007年,三星集团开始寻求新的增长点。您带领SERIChina的研究人员帮助三星找到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能否与我们分享一些类似的经验,让我们了解一下智囊团是如何支持企业商业决策的?
朴胜虎:制定战略决策要求具备专门的技能和专业知识,搜集大量信息,分析公司的内外部形势,并有系统地管理这个过程。管理人员往往忙于处理繁琐的日常运营工作,无暇完成上述工作,这也正是企业求助于外部咨询公司的原因。
然而求助外部咨询公司又会使企业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外部咨询公司需要全面了解这家公司特定的信息;另一方面,他们能否充分了解公司内部的变化,提供针对性强且有价值的建议,这也是一个未知数。在这个问题上,SERI作为集团的一部分,对内部情况了若指掌,因此有能力对内外部形势作出恰当的分析。此外,SERI长期进行知识管理,也能为集团的持续发展作出贡献。SERI帮助管理者获取了更多更有效的信息,增强了公司任何一个层面上的战略和运营决策的可靠性。
CBR: 研究者和管理者的思维方式有着很大差异。您如何确保研究人员的研究恰恰是管理者最为关注的领域?又是如何让管理者接受这些研究的呢?
朴胜虎:管理者重视的一般都是会对利润产生直接影响的问题。不幸的是,他们常常是以短期利益为导向,目光比较狭隘。好在他们在相关领域内拥有丰富的经验,尚可弥补其对问题缺乏深思熟虑的欠缺。也就是说,他们一直以来都是凭直觉和系统流程来做出决策,而不是依靠透彻的分析和精准的数据。
大多数管理者并不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这是极少数最高层管理人员才具备的素质。研究人员一般是基于真实或确凿的现象进行总结概括。高层管理人员制定决策时最重要的部分是流程。研究人员不可能完全理解高管们复杂的、综合的往往带有政治色彩的决策过程。他们能做的就是不断监测行业发展,尽可能多地与高层管理人员沟通。研究人员拥有大量的公司样本可供研究,这正是高层管理人员所渴望得到的。总的来讲,研究人员必须时刻关注了解企业的现状,进行思考,并从中发掘出影响企业制定决策的问题。
管好高管们的期望值
CBR: 在很多中国企业内,老板是唯一的决策制定者,他们对您在SERIChina和SIEMS的职责可能并不是很了解。能否描述一下您典型的一天工作安排?
朴胜虎:一家公司若要维持一个智囊团的运作,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并且,最高层管理人员必须高瞻远瞩。因为智囊团产生的效益不容易衡量,要经过很长一段时期才能体现出来。当年作为三星集团智囊团的掌舵人,我的首要职责就是时刻关注内部出现的问题和外部环境的发展趋势。
一般来讲,每天我都会将1/3的时间用于与其他管理人员或外部顾问交流,这样就可以对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有比较完整的了解。我会尽可能减少内部行政工作,而将这些工作授权给办公室经理。其余时间一般用来浏览相关的全球新闻和研究报告,以及设计、审核、监控研究项目。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