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的文化碰撞
“有三样东西:牛,鸡和草,哪两样应该算作一类?典型的亚洲人的回答是牛和草在一个分组中,因为它们是一个系统,一起工作,互相支持;而西方人的回答则是牛和鸡是一个分类,因为它们都是餐桌上的食物,都是你要吃的东西。这种不同的观点表明了个体和系统概念的很大不同,这种不同是我们都看得到的。”——GregPatton教授
作为交流和领导力方面的研究人员,我经常在亚太地区往来。也有人会问我东亚地区的商业领袖和美国地区的商业领袖在商务沟通方面的真正不同在于哪里?
在交流方式上每个国家都有不同,基于人所在的功能性岗位的不同也有不同,但是交流的目的和过程都是相同的。沟通是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之上,沟通的建立具有象征意义。如果想要更好地交流,就需要对社会规范和教育有一定了解。要使沟通更有效,不仅自身的沟通能力要较好,更需要理解别人的观点和意见,以及了解别人更倾向于怎样的沟通方式。
所以人们在沟通上确实有不同,上下文不同,有语言的不同,也有身体语言表达的不同。很重要的一点是你要知己知彼。如果你希望沟通变得更有效,如果你想要说服别人、影响别人,如果你想要建立合作关系,那么你需要有很强的文化智能,需要和沟通对象有共感,并且需要关心的不是他们说了些什么,而是这些话背后的意思。所以在沟通的方法千奇百怪,但是沟通的核心和过程是相同的,我想任何人都可以在跨文化的,或是跨部门或跨组织的交流中做得非常好。
说到东亚各国的人之间交流起来会不会比亚洲人和西方人的交流更简单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地区之间会有历史性和文化性的差异,尤其是在几千年前就形成的沟通方式以及人的思维方式上。所以说在亚洲更偏向于系统性的互动的说法确实是对的。
历史上有一个经典的案例,有三样东西:牛,鸡和草,哪两样应该算作一类?典型的亚洲人的回答是牛和草在一个分组中,因为它们是一个系统,一起工作,互相支持;而西方人的回答则是牛和鸡是一个分类,因为它们都是餐桌上的食物,都是你要吃的东西。这种不同的观点表明了个体和系统概念的很大不同,这种不同是我们都看得到的。
有关中美商务人员谈判立场
我们会看到全球出现越来越多国际商务交流,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中美之间的交流。文化上的分歧可能会导致来自中国和美国的人的交流并不像他们想象中那么顺利,尤其是在开展一个新项目的时候。外界的印象中美国人可能更注重细节;而中国人,更注重大局的规划,这可能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解。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