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就没有解决办法吗?
不用担心,事实上,你并不是孤军奋战。这是一个无数企业家每天都在面临,并且持续寻求解决方案的问题。——随着企业发展壮大,流程制度越来越健全,而员工对制度的贯彻和执行情况却并没有变得更好。
如何让员工把遵守规章制度,变成像吃饭、睡觉一样自觉呢?这是一个极具共性的管理话题。
1 人没有信念,制度也管不住
事实上,早在十几年前,方太的茅忠群就是其中的困扰者之一——当时尽管方太引入了西方成熟的管理体系,但员工的违纪违规现象却并没有减少。
在他苦苦寻求无果时,无意间在中国传统文化种找到了答案。
后来,茅忠群总结出一条:人没有信念,制度也管不住。而人一旦有了信念,就会自己管自己。但这种信念,不是一种简单的可以称之为“企业文化”的要素,而是企业文化背后一种更深层次的精神信仰。
后来,方太把儒家文化导入企业管理。从全员读经开始,到各种讲坛、课程,再内化到企业制度里,茅忠群逐渐把儒家思想在企业内部铺开。员工在“仁义礼智信”的形象下,行为习惯也逐步得到改观。在导入儒学的前四年,方太内部的违规违纪人数每年下降近一半。
这样的成果,无疑再一次证明了信仰和价值观在企业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2 故事,是价值观最好的载体
但大多数的企业都没有“茅忠群”,这也注定很难掀起这样一场变革。那怎么办呢?没有传统文化,就不能为公司价值观找到一个更好的载体吗?有人会说,企业文化无非就是贴标语嘛。
我走访过河北一家挂面企业金沙河,其挂面销量全国最高。在整个工厂里很少看到标语,但一跟员工聊天,去发现员工对公司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极强。每个人都能把工厂里的好人好事说个遍:例如,因为小麦质量不合格,一个员工把父亲的运麦车挡在了门外;一位老师傅在紧急之下,跳进锅炉维修设备。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在岗位上奋战了三天三夜没合眼……
从这些滔滔不绝的故事中,外来者可以明显感受到:金沙河员工对企业价值观、以及对自身行为准则理解的深入和透彻。传递其价值观——“真诚做人、真实做事”的,正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所以,故事是传递企业价值观最好的承载。
3 规则,会阻碍价值观的贯彻
关于故事,《故事思维》一书里的观点更极端。
作者安妮特·西蒙斯认为,制度和流程,有时候会阻碍公司的发展。在美国有一家叫日出的老年公寓,他们不依靠制度来实现目标,而是通过会议、光盘、演讲讲述成千上万个故事。凭借讲故事的管理手段,这家企业获得了迅速发展。
创始人认为,规则和程序永远不会像故事那样激励“维护尊严”和“培养独立性”。
讲其中的一个故事:住在日出老年公寓的格蕾丝,在先生厄尔去世之后开始失眠。看护人萨拉发现她对钢琴感兴趣,就找来一本音乐书。格蕾丝开始弹起钢琴来,并为萨拉演唱的歌曲伴奏。后来,格蕾丝竟然也唱了起来,于是她们一起弹琴唱歌,直到凌晨2点。从那以后,格蕾丝就不再失眠了。
如果按照规章制度,老人一定要严格遵循作息时间,否则会接受惩罚。通过这样的方式,日出老年公寓生动地传递着“尊严”和“爱”的价值观。而不是在制度的限制下,和主导价值观渐行渐远。
4 新媒体,可以用来管理企业
然而,具体落实到执行层面,管理者应该如何在企业内部讲故事呢?在过去,企业内刊承担了大部分讲故事的功能。但现在,这一重要职责落到了微信公众号上。
然而,大多数企业仅仅是把微信公众号作为一种对外传播的工具。所以,企业关心的往往是“10万+”,而不会对内营销,把员工作为第一读者,关注员工是否真正阅读和领悟到了公众号中所传递的企业价值观。当然,这也跟不少企业仅仅把公众号当成一个传递企业资讯的平台,而非一个传递企业文化的战场有关。
本质上来说,
企业文化的打造也是一种“品牌营销”活动。然而,和互联网公司以及和消费者关联性更强的大型企业相比,传统制造企业无论是在品牌营销意识,还是实操层面,与前两者的差距都不小。
这时候,如果有一个在乙方公司工作多年,并且有着丰富实操经验的从业者,愿意倾囊相授,甚至不用出差、在手机上就能听课时,老板们是否愿意为你的新媒体部门买单呢?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