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一生的职业生涯中,通常会有各种不同的身份,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机会。我曾作为医生参加过医药行业的学术研讨,接着又作为制药企业的代表参与过医学界组织的行业论坛。每每参与这种大型行业活动,总会感叹新技术的层出不穷,感受思想的激荡、信息的碰撞。往往通过一两日的活动行程,所得能颠覆过往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工作经验,那感觉犹如高手过招、酣畅淋漓。
今年,作为培训人参加《培训》杂志主办的、培训界重量级的“中国企业培训与发展年会”却是生平第一次。会前,就是满满的兴奋和期待;会后,更是无尽的回味,还有卯足劲头创新、行动的勇气和决心。
解读“重新定义”
近两年,“重新定义”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乔帮主重新定义了手机,首富重新定义了“小目标”,Uber重新定义了出行,Alphabet重新定义了公司。重新定义,意味着新的视角和观点,是对传统的颠覆和创新,既包含对原有方法、概念、理论的调整和改变,也包含个体和组织为了应对“重新定义”进行的转型、变革和突破。伴随着“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学习”的出现,学习与发展有了不同于以往传统培训的特质,似乎也需要被“重新定义”。
这次年会主题的聚焦点是“重新定义组织与人才发展”,会议吸引了3000多名企业培训与人才发展专业人士的参与。有人说,培训人的口味都很“刁钻”,正是因为看多了、听多了、学多了,对于很多定义、如何定义,培训人都愿意从多种角度去理解和斟酌。“重新定义组织和人才发展”这个主题,并不只是简单的热词套用,更多的是面对“互联网+”这一大环境下的重新思考:学习与发展的地位、方法、工具、平台,都已大不同。只有打破,才能重塑。不论是对于组织还是培训人来说,都需要从不同维度去重新定义组织学习与发展、内部创业与思维变革、学习科学与新技术、领导力开发、企业大学运营……正如大会精心设计的十二大热点议题,不就是对重新定义最好的解读吗?
众多的分享嘉宾中,有实战经验丰富的老前辈,也有思维活跃的后起之秀。从他们的分享中可以看出,各家组织都在做出努力,在互联网的风口中迎风而起,不断创新并更好地前行。于我而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别人的分享中汲取的养分,能够让我从新的角度重新审视人才培养工作,使其更加符合各方诉求、满足组织需求。
选择困难户的难题
由于工作原因,在时间上造成冲突,很遗憾我没能参加第一天的会议。听其他参会者说,第一天的主会场请来了来自摩根士丹利、滴滴等知名企业的重量级大咖,晚上还安排了“菁英之夜”颁奖晚会,让人才发展最佳企业、创新企业、优秀学习管理者、优秀学习项目和金牌讲师闪耀全场的同时,还创新设计了文艺演出,凸显培训人的才艺和情怀。
错过了第一天的精彩,第二天必须分秒必争、迎头赶上。一早我赶到了年会现场,就被这次年会的选址深深折服了,作为G20的主会场,硬件设施一流,配套齐全,是真正的高端大气上档次。
九大平行分会场,上百场演讲,可以与行业意见领袖深度对话,可以倾听百余位国内外的企业高管、人力资源与培训专家,分享他们关于人才发展的新见解及经典案例。穿梭在一个个分会场,我相信很多同行都和我一样,得了选择困难症,纠结于那么多心动的主题到底该选哪个。经常遇到的情况是,某些想去的会场,晚到几分钟就根本挤不进去了,会场里除了坐着的听众,过道中、门口还围了不少站着的粉丝,拍照的、记录的、提问的,比比皆是。有几场连站的地方都没有了,听众们干脆在演讲台前席地而坐,培训人的学习欲望和热情可想而知。
休息期间,流连于各个著名咨询机构的品牌展台之间,还能有机会与传说中的行业大咖展开面对面的交流。通过几句话的沟通,就能点拨得我灵光一现,发现纠结了很久的问题根源所在。幸甚至哉!
遇见老朋友,结识新伙伴
作为中国企业培训界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行业盛会,这里不仅是企业学习趋势和人才培养的对话平台,也是全国教育培训工作者的社交大舞台。在这里不但可以遇到老朋友,还能结识新伙伴。大家有着同样感兴趣的话题,有相似的从业经历和职业困惑,所以也很容易有共同语言。
在这里,我还遇到了我的老领导Linda,是她在五年前将我领入培训的殿堂。能在这里和朋友们相聚,按照Linda的话讲,那心情就像是“网友见面,激动不已!”在这里,我还遇到一类朋友——久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微友”,他们大多是活跃在各个行业社群里的培训同侪,经常进行智慧碰撞却从未谋面,这次也终于见到了彼此的“真容”。不由感叹,当下的社交力量不容小觑,社群学习、社会化学习风头正健。
前瞻性的主题、高质量的演讲和丰硕的会议成果,这就是我作为一个培训人“生平第一次”参加“中国企业培训与发展年会”的感受,不虚此行。载着满满的收获,对于接踵而来的挑战,又多了几分信心。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