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数据统计:未来五年,人工智能就要干掉美国6%的工作;往后看20年,美国47%的工作都受到人工智能的威胁,被自动化、机器和AI给替代。是的!如今人工智能威力的强大,甚至连当初人类在创造它们的时候都远远没有想到。在这场战役中,HR如何找到那些不被AI代替的人才?这些人才需具备哪些核心能力?HR若能找到这些人,并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培养人才,那人类就赢了!
作者 | 光辉合益客户总监 吴玉婷 Cherry Wu
来源 | 吴话不谈2017
麦子伯格在《意会》的结尾说过:
“人,是创造意义和解释意义的。算法永远都不会真正在乎这个世界到底怎么回事儿,只有人会在乎。”
人工智能来了,它就在你的身边,手机中的智能应用、机器翻译、升级版搜索引擎、为你带来盲目自信的P图软件等。来不及等到无人驾驶和家庭机器人惠及到我们头上,一种“随大流”的担忧已根植于冥冥之中。
是的,未来已来,在精英主导的世界,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危机背后的生存逻辑
价值观无限
数据和算法本身不会进行“主动预测”,它们的预测需要基于人的立场和理论出发,而人的想法又处在不断变化之中。
十岁想过生日,成年后被房价所困扰,年老会担忧选择哪一所养老院……攀比永远存在,需求不断增长。在大数据的背后,人的理论、观点和立场(姑且统称为价值观)在动态变化,我们必须通过价值观对数据运算的输入,及数据运算的结果来做出选择,而价值观无限。
环境与文化永存
研究自然科学的办法,不适合研究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世界,而脱离世界谈人是行不通的,想要理解一个人,必须了解他所处的文化和环境。算法对复杂世界的量化描述,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人所独有的生存优势
在精英主导世界里,现代高级知识=算法+自由技艺;在算法横行的时代,自由技艺即使上升不到情怀的高度,也显得异常珍贵,比如:
◆ 对美的评鉴
审美跟一个人的艺术修养、天赋、阅历等息息相关,机器犹如一位涉世未深的孩童,在读到“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时,体会不到离愁的感受;对美的评鉴也缺乏量化指标,没有套路可言,美不是来源于数据背后的规律。
◆ 对常识的认知
目前,很多科学家会让人工智能模仿小孩的学习方式,孩子的学习不是靠数据的积累,而是对周围人和环境的探测,即便是2岁的小孩也能明白自由落体。或许,人们生来就能习惯欧式几何,懂得日出日落,四季更迭。对常识的认知,无论是会下棋的Alpha Go,还是会治病的基因疗法,“常识”远不及人类丰富。
综上,大部分职场中的你我,缺乏自由的技艺,对常识的认知也没有过人之处,那么,我们应该训练哪些方面的能力,在精英世界立足呢?
成为精英必备的四种能力
多维度思考能力
人与今天的AI相比,有一个明显的优势,就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当早期的极客们痴迷于各种技术参数,乔布斯凭借直觉给个人电脑加上独有的维度:艺术设计。福尔摩斯可以根据一顶帽子里的灰尘和头发丝,便能联想出犯罪嫌疑人的生活习惯甚至婚姻状况。
这种跨界推理和应用,多维度类比与思考的能力,是人类所独有的。涉猎多个领域,会偶然产生触点联系的思想,也就是常说的跨领域思考,这是区分“普通思维”和“精英思维”的重要维度。
用一个简单的几何术语说明:
单个纬度上大家比的是长度;
两个纬度上大家比的是面积;
三个纬度上大家比的是体积。
比如一个纬度最多做到100分,两个纬度每个50分,则是2500了,三个则是125000。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在学校是高材生,却未必能走得长远,多维度的比较构建了未来的竞争格局。
“溯因推理”获得“洞见”的能力
逻辑学家皮尔杰提出过“溯因推理”法,这是一种高级的推理方式,大致分成四步:
收集大量数据;
从数据中找到模式(Pattern);
把模式综合起来,形成理论;
从理论中获取洞见。
洞见不是产生于你,而是通过你出现,洞见不能由机器所得,没有套路、配方和算法,它是一个非线性跳跃的过程,想要获得洞见,你必须清空自己,而这正是机器所不具备的。这是一种“知其然,而必须知其所以然”的能力,而不仅是机器在追寻着结果。
试想,如果当初我们对“一轻一重的物体谁先落地?“的结果只是满足于表面,人类至今就没有加速度的概念,也不会有城市的建立。
自我意识与情感能力
今天的弱人工技能远未达到自我意识的地步,尽管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说,有意识的不只是人,意识只是虚构,最终被欲望所控制。但是,高纬度的自我意识,可以达到”意会“的状态,抛开数字冰冷的外表,具备感知力、判断力与敏锐度,能够理解自己,理解他人,感知环境,懂得文化。
而情感是人类感性的基础,机器没有赢棋和输棋的快乐;在理解幽默与享乐这件事上,今天的机器远不如三岁的孩子。让机器去理解和判断人类的情感,倒是科学家们正在死磕的方向。而洞悉他人情感的能力,实属“精英必备”。
创造意义的能力
人不是工业品,世界不能标准化,人是具备创造意义和解释意义的产物,人类的“叙事自我”(讲故事给自己听)异常强大。你是什么样的人,便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你对世界是有解读的,这个概念叫做“自证预言”。
机器无法用主观的视角解释世界,但人类可以,这就需要我们以更加正向的视角,以未来为中心,不惧挑战地创造和自证预言,在属于我们自身的领域内实现价值和意义。
能力背后的核心:学习敏锐度
综上,在某些独特的能力方面,机器的归机器,人类的归人类。最懂人的公司光辉合益,在研究“人”的方面,提出了“学习敏锐度”的概念,“学习敏锐度”迄今已成为企业流行语,获粉无数。
那么,学习敏锐度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说学习敏锐度是精英必备的特质?它和上述四项能力又有什么关系呢?
学习敏锐度,是面对未来不确定性时的“可塑性”和“适应性”,它是一种正确地从经验中提炼心得, 并把这些心得成功地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去的能力和意愿。
学习敏锐度包含五个维度:自知;心智敏锐度;人际敏锐度;变革敏锐度以及结果敏锐度
► 具备学习敏锐度的体现
◇ 从长期战略出发带动敏锐度:从长期目标思考战略问题,从战略的视角见微知著,从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大大提升敏锐度;
◇ 视失败经验为机会:能从长远问题考虑的领导者不会在意短期挫折。被普通领导者视为失败的事情,高水平领导者会把它当成机会;
◇ 快速复制成功经验:将过去关键经历中的成功经验快速复制,但不拘泥于过往的做法,以应对变化和新一轮的挑战。
► 学习敏锐度与四项核心能力的关联
By Cherry Wu
学习敏锐度就像一种直觉,一种从成功经验里进化的智能,始终保持对正确认知的记忆,在无意识的情形下随意调动;在面对纷繁复杂时简单应对,根据第一性原理,选择最重要的行动决策,偶尔看上去还有些另类。启蒙的阳光照射之下,逻辑和概率就是那一束束光线。然而,我们要探索的领地,却笼罩在不确定性的迷雾中,而敏锐度就是你随身的手电筒。
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因为我们有感情、会思考、懂生死。《真实的人类》里,合成人曾说:“我不惧怕死亡,这使得我比任何人类更强大。”而人类则说:“你错了。如果你不惧怕死亡,那你就从未活着,你只是一种存在而已。AI无法像人一样拥有诗意的情怀,人类因为思想而具有尊严。正是因为人的独特,我们才更该为存在赋予意义。
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在当下刻意练习学习敏锐度。同时,学习敏锐度是洞悉你能否成为优秀领导者的关键素质之一,也是KFALP领导潜质评估7大因素中的重要维度。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