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家新创企业而言,通常在团队形成之前,必定有着自己的创意、想法、技术、产品和方向。创业团队组成之后,依据团队成员的技能、经验和资源,就形成了团队的核心能力。
这时,企业不必急着把产品样品赶制出来,也不必急着“招兵买马”发展组织。而应该致力于完成当前阶段的首要任务——使用市场区隔的方法找出目标市场、并决定“客户”和“用户”两个群体,然后深入了解客户和用户尚未被满足的共同需求、尚未被解决的相同痛点、或是没有人提供的独特体验。
“客户”和“用户”的区别
客户和用户的区别在于,客户愿意花钱购买产品或服务;而用户则是使用产品或服务的人,但是未必会(或需要)花钱在产品或服务上。
当你深入了解客户或用户的需求之后,你的产品和服务的定义才会清晰明确。这个时候,你才能确定你要雇用的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专长和经验。而实际上,初创团队多半不是按照这样的逻辑来设计组织架构和招聘人才的,他们多半是依照一般公司的组织架构,由创始团队成员担任部门主管,主管自行组织招聘,然后整个团队开始“野蛮”生长、不断扩大。
其实,初创企业更需要维持“轻资产”——也就是减少固定资产、库存和应收帐款,更重要的是保持一个“小而美”的组织。宝贵的资源和人才,必须投资在增强和累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上,凡是跟核心竞争力无关的工作和职位,都可以选择外包或是购买。在人员的招聘上面,强调要雇用“超出规格”(over qualified)的人才,不要为了省钱而雇用没有经验、或是“不符规格”(under qualified)的人。
初创企业需要的是有经验的、而且能力和意愿都强的人。但是,有的初创团队取得融资以后,迷信外资公司高大上的头衔和管理经验,因此花大价钱去请来只能够动口、但却不能动手的人。另外,大部分初创团队都会意识到控制人员成本的重要性,因此雇用大学刚毕业、或是缺乏经验的员工。但这样反而造成组织膨胀太快、工作效率低落、团队合作不顺等,而团队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在管理上,以致产品开发及推广进度落后,更糟的是造成创业资金迅速耗尽,以失败告终。
雇用一个人的成本,并不是只有这个人的薪资和福利,还包含因为这个人而产生的所有费用和分摊。我们在计算一个人的有形成本时,往往是他的薪资和福利乘上2.5到3倍。此外,无形成本更是难以计算,因为一个员工在工作的时候,一定会消耗公司的资源。例如在会议当中的发言,就占用了所有参与会议人员的时间来倾听;当他发送邮件或文件的时候,必定占用了公司相关人员的时间去阅读和了解。如果公司的组织架构设计不当,增加了非核心竞争力的职位,同时雇用的人又是一个积极进取、努力表现的优秀人才,当他越努力做事,那么他耗用的资源就越多,而得到的成果却与公司的成功关系不大,这时公司浪费的人力成本又该如何计量?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