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bPlus知识库 咨询 企业管理 文章
问题管理之跨专业、跨部门解决问题

一、技术问题需要跨专业、跨部门解决  

美国有一家名为InnoCentive的网站,通过在线悬赏为企业寻找解决技术难题的办法。InnoCentive网站为技术难题的“寻求者”(Seeker)和“解决者”(Solver)架起了桥梁。“寻求者”既包括波音、杜邦和宝洁等世界著名公司,也有许多中小企业,“解决者”(Solver)是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数十万名科学家和技术人员。  

据InnoCentive网站对成立初期解决的250个难题统计分析报告,有70-75%的难题是由“非专业人士”解决的。准确地说,提出难题的专业人士与解决难题的专业人士分属于不同的专业或学科,难题是跨专业解决的。  

例如,高露洁公司要往牙膏管里注入氟化物,却找不到防止氟化物向空气中扩散的办法。于是,高露洁公司在InnoCentive网站悬赏2.5万美元,向潜在的“解决者”求助。Melcarek是加拿大的一名物理学家,但是他却经常在一个小房间里倒腾一些化学瓶罐,虽然他没有受过化学专业的正式训练,但这并未妨碍他成为化学专家。他几乎每周都要登录InnoCentive网站数次,看看上面又发布出来哪些新难题,他看到牙膏管注入氟化物的难题后,并不费劲地想出了办法:往牙膏管注入氟化物时,伴随着输入一股电子流,在电子流的作用下,氟化物颗粒将紧紧贴附牙膏管壁,不会扩散到空气里。  

高露洁公司化学专家云集,电子(物理)专家也是有的,为什么想不出这一办法呢?这是因为提出这一问题的部门没有像Melcarek一样的跨学科(专业)专家,他们也没有向公司其他部门的电子专家请教。如果建立了跨专业、跨部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机制,即使没有像Melcarek一样的跨学科专家,凭高露洁公司的研发实力,这一问题在公司内部应该也是可以解决的。  

二、管理问题需要跨专业、跨部门解决  

上海某连锁型便利店(小超市)有100多家直营店,每个店有两名当班员工,配送中心集中配货,但各店在可供商品中有一定的申请订货自主权。该公司开始销售午餐(盒饭)后,规定当天卖不掉的午餐须销毁,但一些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员工认为销毁太可惜,于是就偷偷自己吃掉,或者带回家吃。  

发现这一“机会”后,有些店的员工为了得到免费的、本应该销毁的午餐,就故意多订货,这样可以多剩下几盒,免费享用的机会就多一些。  

这一问题是属于销售问题?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运营问题?还是财务问题呢?事实上,这一问题单独划分在上述四个专业的任一个专业(或职能)都不好。把问题简单地划定在某一个专业会导致认识问题的片面性和解决问题的局限性。  

再举一例,2012年雷士照明创业者吴长江与软银赛富等投资方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类似这样的冲突是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实践中长期以来的突出问题,前几年发生的典型案例还有新浪网创业者王志东与投资方的冲突、当当网创业者李国庆与老虎基金的冲突、阿里巴巴创业者马云与雅虎公司的冲突、俏江南创业者张兰与鼎晖基金的冲突等。创业者与投资方的冲突问题不仅可以从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心理学等不同学科分析,而且可以从管理学内部的公司治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不同专业进行分析。如果把这一问题划分为某一学科的问题,或者某一专业的问题,显然是片面的。  

相应地,如果把销售部门暴露出来的问题界定为销售的问题,把生产部门暴露出来的问题,界定为生产部门的问题,也会割裂问题内部的因果关系或演变关系,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总之,把问题与专业或部门直接对应起来,不利于分析和解决问题,正确的做法是跨部门、跨专业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跨专业、跨部门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  

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专业是人为划分的。把人为划分的专业生硬地套在客观存在的问题上,往往会割裂问题内部的因果关系或演变关系,既像是贴标签,掩盖了问题的全貌,又像是画地为牢,限制了解决方案的制定。  

再进一步深入分析,世界上的各类事物运行本来是没有学科(或专业)界线的,人们为了便于学习和认识事物的运行规律,人为地划分为各类学科。学科划分是为了学习的方便,学科划分使原本完整的知识在某种程度上被割裂。  

即使在某一学科内部看起来具有系统性、严密性的知识体系,一旦跳出这一学科,或者以另一学科的体系来解读,就会发现,原来认为系统性、严密性的知识体系也是支离破碎的。例如,地球上的客观事物本来是没有经度、纬度和时区的,为了研究地理的方便,把地球划分了经度、纬度和时区,这一划分是系统的、严密的,但是,如果站在长江、黄河这样的水系角度,纬度和时区就把长江、黄河的水系分割在多个不同的纬度和时区了。  

因此,学科划分虽然是必要的,但其负面作用也是明显的。专业划分、企业中部门的划分与学科划分的原理相似。各个学科、管理学的各专业,以及企业中的各部门都像一座山的几个门,学科之间的区别、专业之间的区别、部门之间的区别主要是在“入门”时,入门以后会遇到共同的人和事物,只是可能看见的角度不同。正因为如此,笔者把苏轼的《题西林壁》诗改编为如下的《题专业门》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  

专业所见各不同。  

不识问题真面目,  

只缘身在山门中。  

如果只从某一学科或专业的原理,或者只从某一部门的立场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就会形成片面的认识,偏离问题的真相,甚至让假问题掩盖真问题,导致在解决问题时用错方法。因此,问题管理中特别注重跨学科(专业)、跨部门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概括而言就是问题管理中的“分合定律”:学知识只能分开学,用知识应当整合用。管理者需要跨专业、跨部门地解决问题。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 打赏支持
121人赞 举报
分享到
用户评价(0)

暂无评价,你也可以发布评价哦:)

扫码APP

扫描使用APP

扫码使用

扫描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