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籍] 毛笔隶书双面水写字帖:乙瑛碑
出版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简介:
《乙瑛碑》,全称《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无额,隶书。18行,行40字。桓帝永兴元年(153年)立,现存在山东曲阜孔庙。此拓本为故宫博物院藏明拓本,用墨沉细,字形丰厚清明,为“辟”字尚存本。每页纵28.2cm,横14.6cm。有汪大燮观款…段及“赵氏书村珍藏金石”、“萧山朱氏所藏善本”等藏印多方。此碑记司徒吴雄、司空赵戒以前鲁相乙瑛之言,乙瑛上书请于孔庙置百石卒史一人,执掌礼器庙祀之事。此碑结体方整,骨肉停匀,法度严谨,用笔方圆兼备,平正中有秀逸之气,是汉隶成熟期的典型作品,属方整平正一路。历代书家对此碑赞誉甚多。清方朔云:“字字方正沉厚,亦足以称宗庙之美。”何绍基称此碑:“横翔捷出,开后来隽利一门,然肃穆之气自在。”《乙瑛碑》是汉隶中有数的逸品,字势开展,古朴浑厚,俯仰有致,向背分明。特别是后半段,采取笔杆倒向左侧的逆向行笔,使每一点画入木三分,扣得很紧,尤为高妙。《乙瑛碑》的结字看似规正,实则巧丽,字势向左右拓展。书风谨严素朴,为学汉隶的范本之一。《乙瑛碑》是汉隶*兴盛时期的典型作品,它除了具有汉隶在用笔结字等方面的共性外,还有自己的个性,即艺术特色。从风格形态来说,乙瑛碑具有宗庙之美。其风格,既不像《石门颂》那样豪肆,也不像《曹全碑》那样秀润,而是介于二者之间。它又比《礼器碑》多一分沉厚,比《史晨碑》多一份雄强。其用笔沉着厚重,结字端庄雍容,体现了传统文化追求的一个向度,深具宗庙之美。从技法角度看,用笔方圆兼备,结字匀适调和,章法规矩合度。碑中多用切锋方笔入纸,顿笔圆转出锋,刚柔相济。平画表现*为明显。作为汉隶*重要表现特征的波磔画显明突出。《乙瑛碑》的章法如同许多汉碑一样,横成行竖成列,字距略大于行距,更显得大气森然。清代梁说:学隶书宜从《乙瑛碑》入手(《评书帖》)。《乙瑛碑》在汉碑中属平正规范一路,适合初学者临摹。
用户推荐(0)
暂无推荐,你也可以发布推荐哦:)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