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籍] 中国文学读本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简介:
这本教材的读者,毫无疑问应该是21世纪中国与世界的建设者。如何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选择,是大学生必须回答的问题。据有关专家预测,新世纪的科学技术有可能出现两种倾向:一是分工的细密化,一是学科的综合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专业分工将越来越细密,大学的学科也必然日益走向专业化与技术化。非人文学科的大学生如果把着眼点完全局限在自己的专业范围之内,精神天地将越来越狭窄,兴趣将越来越单调,人生将变得越来越枯燥、平庸和冷漠,人就有可能变成科学技术的奴隶。同时,由于新世纪人类所面临的问题将越来越复杂,各学科专业之间又必然走向交叉与融合。知识的综合化倾向与学科边缘的模糊化倾向,对于单一知识结构的学生将提出严峻的挑战。因此,文理通融,既走进专业又跳出专业,以较为广博的知识结构和宽阔自由的心态,通过人文精神的涵育,自觉地注重心理素质的优化与精神境界的开拓,最大限度地发掘自身潜在的想象、创造、思维、审美、批判的力量,力求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健全的新人,对于每一个新世纪的大学生来说显然是非常重要的。为学生搭建通向上述目标的桥梁,当然是大学教育无法推卸的重要任务。许多信息显示,重视素质教育,重视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是当前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9年在北京召开“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把“学会关心”作为议题。从传统的“学会生存”到当下的“学会关心”,表明人类对精神建设高度关注,也表明当前国际教育中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正在走向融合。清华大学的学者指出:“所谓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的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胡显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努力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这本教材中,对美的欣赏与体验占有明显的比重。我们试图以美文为首选对象,借助美的文本,展示中国古往今来最优秀的思想家、文学家对生活的深入思考,对真善美的热情呼唤,激发读者审美与创造的激情,优化读者的人格、气质与修养,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与品位。
用户推荐(0)
暂无推荐,你也可以发布推荐哦:)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