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籍] 怒江地区历史上的九部地情书校注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简介:
《怒江地区历史上的九部地情书校注》引用解毅著《怒江的选择》所载:“行走在怒江、澜沧江两岸,目光所及之处,尽是光秃秃的峭壁和‘挂’在峭壁上的破碎耕地。看到的是在风雨中颤抖的学童、溜索上飞渡的少女、茅草屋下光着脚板的老人和到处受滑坡、泥石流威胁的村庄。面对日趋恶化的生存环境,面对不断拉大的发展差距,面对50万人民摆脱贫困的强烈愿望,怒江该做何选择?”至“2004年2月26日,在中共怒江州委五届五次全会上,州委把发展的目标锁定在‘构建两个国家级基地、打造一个世界级品牌’上,即构建国家级水电基地、国家级有色金属基地,打造怒江大峡谷世界知名旅游品牌,怒江人将其自豪地冠名为‘两基地、一品牌’战略”。这就让人们看到了“建立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科学选择”,“处理好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移民后续发展等关系问题”,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构建国家级水电基地,国家级有色金属基地,打造怒江大峡谷世界知名旅游品牌”的光明前景。 《怒江地区历史上的九部地情书校注》充满了对怒江各族人民的深切理解与真诚挚爱的情怀,令人肃然起敬。 如果说光范老师的《怒江之秘·旅游奇观——沿着地名的线索》是我们了解怒江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社会生活、发展远景必读的创新之作,那么,《怒江地区历史上的九部地情书校注》(简称《怒江地区历史上的九部地情书校注》》)就是对怒江重要文献深入研究、细致整理、认真考辨的科学著作。光范老师将清光绪时夏瑚亲历怒江考察所写的报告《怒俅边隘详情》,民国年间段承钧纂修的《泸水志》,1931年上帕(今福贡县)行政委员保维德(号仲馨)任内纂修的《云南上帕沿边志》,1932年前后菖蒲桶(今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行政委员杨作栋编纂、陈应昌主修的《征集菖蒲桶沿边志》,1920年知子罗行政委员莫舆衡等编辑的《知子罗属地志说明书》,1921年赵耀基等编辑的《兰坪县治绘图地志说明书》,1945年前后成书的《傈僳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贡山设治区调查报告》、《福贡设治区调查报告》九部怒江地情书分别详加校对,细作注释,汇编成册,为我们提供了一部研究怒江历史的可靠的资料。正如光范老师在《怒江地区历史上的九部地情书校注》》中指出的:“怒江州志办、州政协文史委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文物志》编纂委员会等有关人员均倾注了心血,整理订正,为挽救史料和‘存史、资政、教化’作出了重大贡献,难能可贵。但因‘无前志之参考’,加之有些旧志稿‘水渍虫蚀,破烂不堪,遗漏甚多,难辨清晰’,毋庸讳言,尽管整理者作了很大努力,《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文物志》所载诸书尚有不尽人意之处,特别是文字、标点讹误不少,阅读不易。”为能让更多读者减少阅读这批珍贵史料的困难,光范老师用一年多的时间,多番批阅,反复考究,证以史料,对文字错漏讹误、语义扦格不通、标点欠妥不确者,悉予订正,消除谬误,辑为一书,补注达169条之多。光范老师具有丰富的云南史地知识,走遍云南山山水水,深入民间调查研究,用功甚勤,编撰《怒江地区历史上的九部地情书校注》》,实为极有价值的精审之作。 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是《怒江地区历史上的九部地情书校注》的最大特点。
用户推荐(0)
暂无推荐,你也可以发布推荐哦:)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