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籍] 最新实用奶牛饲养与疾病防治丛书:围产期奶牛产后代谢病
出版社:
内蒙人民出版社
简介:
奶牛产后常会患酮病、瘫痪、真胃移位、消化道疾病等。这些病的发生都与奶牛复胃的生理结构、生理功能的特点有紧密关系。 奶牛酮病的发生与反刍动物的复胃功能有密切关系。 第一,表现在瘤胃消化机制和肝脏中糖的转换机制、过程与单胃动物不同,因此本病只发生于反刍动物;第二,因牛瘤胃中微生物消化利用纤维素的过程中会产生短链脂肪酸,被机体吸收后,影响体内糖代谢,一部分被肝脏吸收合成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被机体利用,还有一部分不被利用而转化为生酮物质、使机体内酮体贮量增加,血糖下降,于是发生了酮病;第三,当前胃在消化过程中大量生成的氨不能被微生物全部利用时,多余的氨气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引起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肝脏、心脏的功能障碍,三羧循环受抑制,于是生酮量增加,表现为酮病。 该病的产生还与饲养不当如饲料蛋白高、纤维少、碳水化合物不足、肝脏功能障碍形成脂肪肝等多重因素有关。 在了解奶牛酮病的发生与复胃功能的消化特点与产犊、产奶的复杂生理过程以及饲养不当等因素的因果关系以后,就可以正确选择应用《最新实用奶牛饲养与疾病防治丛书:围产期奶牛产后代谢病》中所介绍的多种防治方法。 应特别注意预防奶牛酮病和脂肪肝等代谢病的饲养措施、饲料配方的特点,正确饲养,减少酮病的发生。 奶牛产后真胃移位更是反刍动物复胃构造的特有病。这个病好认识,它的发生主要是产前受挤压的第四胃,因产后腹压下降,腹腔内空位多,在受外部压力或起卧行动过程中把第四胃甩到腹腔的左方或自体扭转,称真胃移位。这个病用保守疗法效果不理想,多用手术矫正真胃的位置,恢复正常。但常由于术前消化不良,术后的恢复过程长而造成经济损失。 《最新实用奶牛饲养与疾病防治丛书:围产期奶牛产后代谢病》中介绍了五种手术方案,同时较详细地介绍了手术的保定、麻醉、术式等,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并弥补《最新实用奶牛饲养与疾病防治丛书:围产期奶牛产后代谢病》中没有单设外科手术内容的不足。另外,还配以真胃位置、真胃复位手术图以提高读者对真胃变位的认识。 在多种前胃疾病中,创伤性网胃炎是由于分娩产犊加重了病情,不适产犊造成的。创伤性网胃炎都是由于食人金属异物而发生,它不仅造成消化道疾病,最终还会发展成为创伤性心包炎而致动物死亡。采用金属探测器等方法有时可以取出瘤胃内微小金属物,或用特制磁铁放人瘤胃作保守疗法,但易复发。当金属物进入网胃,手术难度加大,可以开腹,切开瘤胃,通过瘤胃、瘤网孑L取出金属异物。 这种病完全是饲养管理疏忽造成的,因此给牛饲喂草料时一定要细致地拣出异物,特别是拣出金属异物。奶牛网胃的位置最低,金属异物易沉于其底部,前胃肌肉收缩时金属异物易将网胃壁穿透,甚至刺破横膈膜刺伤心包而使病情加重。如已造成心包创伤,形成心包炎,该患牛必须淘汰。 《最新实用奶牛饲养与疾病防治丛书:围产期奶牛产后代谢病》中第三个重要内容是奶牛围产期钙代谢病的防治。 低血钙是奶牛产后常见病。用钙疗法效果也是立竿见影。关键在准确判断奶牛产后卧下不起的原因。 1.乳热症,也称生产瘫痪,是泌乳开始、钙稳态机制失灵或血钙严重下降,形成严重的低血钙症,补钙则有效。 2.肥胖奶牛综合征,以脂肪肝或肝脂肪变性、黄疸为主因,治疗时可用灌服健康牛瘤胃食团和瘤胃液,皮下注射精蛋白锌胰岛素,静注葡萄糖等方法。肥胖奶牛综合征是长期营养失调的结果。 3.产前或产后截瘫有营养性、运动性、物理性,根据病因采取补充糖、钙等营养物质,兴奋后躯神经,加强护理等治疗措施。 在有条件的奶牛场应建立适应工作需要的实验室,通过试验,准确掌握病因,对症治疗,避免采用试探性治疗,耽误治疗时间。 《最新实用奶牛饲养与疾病防治丛书:围产期奶牛产后代谢病》用十七节的篇幅介绍了奶牛中毒病。奶牛中毒病多为饲养管理疏漏造成,根据中毒的性质采取科学的饲养与饲喂方式,加强饲料的管理是可以避免中毒病发生的。 《最新实用奶牛饲养与疾病防治丛书:围产期奶牛产后代谢病》的附录内容较多,都是奶牛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的工具性资料。如奶牛生理正常值、血液生化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兽药使用原则等多项内容。
用户推荐(0)
暂无推荐,你也可以发布推荐哦:)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