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bPlus知识库 书籍
[书籍] 冠心病:解剖、功能及影像学
作者: 柳景华 , 吕树铮 等 编
出版社: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简介: 《冠心病:解剖、功能及影像学》第一、二章以冠状动脉狭窄所致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开始,表明当血流通过局部或弥漫心外膜狭窄病变时,血管狭窄、血流和微循环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引发一系列解剖结构和功能学意义上的改变,其中侧支循环在某些时候发挥极其重要作用。 《冠心病:解剖、功能及影像学》第三章介绍了心外膜冠状动脉结构以及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血管重塑、潜在易损斑块、滋养血管和金属蛋白酶等知识拓宽了临床和科研思维,使我们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定义、特征以及其在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作用有了比较准确的理解。尽管目前大多数感兴趣的话题是运用最新技术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但本书内容说明这些技术既不独特也未能包罗万象。对一些影像学技术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拓宽我们的视野。第四、五章从基础解剖、冠状动脉造影到血管内超声、血管镜、近红外分光镜、光学相干断层显像、多排CT、血管内激应图成像、拉曼光谱、冠状动脉热成像、MRI等技术作了详尽地介绍,以期读者能较好了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全貌。 《冠心病:解剖、功能及影像学》第六、七章运用无创和有创手段,对冠状动脉狭窄所导致的缺血进行功能学评价。血流测量和缺血诱发无创方法有运动超声心动图、核素灌注显像和磁共振显像等;而有创方法包括冠状动脉内压力导丝、热稀释法血流测定和多普勒相关技术等。冠状动脉狭窄的动态变化客观存在,但普遍认为在心肌缺血中仅起较小作用,本书第八章详尽叙述心肌桥、冠状动脉痉挛、自发夹层和其他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较好地帮助理解冠状动脉狭窄及其结构的复杂性。 《冠心病:解剖、功能及影像学》最后章节是大隐静脉移植血管、支架血管再狭窄和移植心脏血管病变,这些均是临床处理较为棘手的问题,编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此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分享到
用户推荐(0)

暂无推荐,你也可以发布推荐哦:)

0 人收藏了这本书籍
腾讯云CDN拥有顶尖加速能力,丰富的功能全面覆盖各业务场景的加速需求,最为用户考虑的加速产品
广告
扫码APP

扫描使用APP

扫码使用

扫描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