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bPlus知识库 书籍
[书籍] 厦门闽南红砖建筑
作者: 靳维柏 , 厦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等 编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简介: 在闽南地区,人们所说的“红砖建筑”通常指的是闽南特有的一种传统建筑形式。这种建筑形式源于泉州地区,逐步扩散至厦门、漳州等地。根据现有考古和文献资料,红砖建筑的雏形在宋代已经形成,明代时臻于成熟,分布上也已经比较普遍。中原汉族南迁始于汉代,唐宋时期达到高峰,他们带来了中原文化的传统思想和建筑形式,由于泉州在唐代就是重要的外贸港口,大批海外客商在此交易,其中不少人定居于此,又带来了大量海外文化的审美和建筑形式,两者不断碰撞、交流、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红砖建筑文化及建筑形式。因此,“红砖建筑”不仅传承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更吸收了海外建筑文化的因素,是我国本土建筑文化和海外建筑文化结合的杰出代表,也是闽南地区独特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严格意义上说,红砖建筑应当具有所谓“三红”特征,即红砖墙、红砖地面、红瓦屋顶,近年又有观点认为要增加“红砖雕”,形成所谓“四红”。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厦门、漳州等地的红砖建筑因地域原因,还带有各自的地方特点,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即使是泉州地区,随着时代的变化在建筑思想和建筑材料上也有所变化。我们认为就整个闽南地区而言,只要符合基本特征,均可称为“红砖建筑”。另外,近代以来,闽南地区涌现大量归国华侨,他们将红砖建筑形式与欧洲、东南亚建筑形式相结合,又形成了“近代红砖建筑”。虽同为“红砖建筑”,但两者在定义上仍需区分。 厦门地区作为闽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红砖建筑的历史也较早,根据翔安曾山遗址的发掘,厦门的红砖建筑至迟在南宋已经出现,建筑布局及建筑材料的选用已与成熟的红砖建筑十分相近。在2007年至2011年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中,厦门市文物普查队共登录各类文物点2136处,包括古建筑1081处,其中属于闽南传统红砖建筑范畴的有900多处。这些建筑既有单落建筑的寺庙祠堂,又有占地数千上万平米的大型民居及建筑群,种类繁多,内涵丰富,体现了厦门地区传统红砖建筑的深厚底蕴。 红砖建筑是闽南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闽南文化主要代表性要素之一。从2015年起,闽南红砖建筑的申遗工作正式启动,厦门翔安大嶝的抗战时期金门县政府红砖建筑群位列其中。这是对闽南及厦门地区红砖建筑保护的一项重要举措。《厦门闽南红砖建筑》在厦门市全部的红砖建筑中选择一部分编辑而成,荟萃了其中的精华。这是申遗工作的主要成果之一,对红砖建筑的保护、推动申遗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有重要意义。
  
分享到
用户推荐(0)

暂无推荐,你也可以发布推荐哦:)

0 人收藏了这本书籍
腾讯云CDN拥有顶尖加速能力,丰富的功能全面覆盖各业务场景的加速需求,最为用户考虑的加速产品
广告
扫码APP

扫描使用APP

扫码使用

扫描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