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bPlus知识库 书籍
[书籍] 名师讲义:岳海波话说速写
作者: 陈平 , 岳海波 编
出版社: 山东美术出版社
简介: 有个故事:一位神箭手在众人面前表演百步穿杨,众人无不拍手叫绝,唯一卖油郎不以为然。神箭手问他何能而不服我?卖油郎却不言话,取一油瓶放在地上,在瓶口上放一枚铜钱,然后从桶里舀出一勺油,高举过头,闭眼将油从铜钱口直人油瓶,滴油未漏其外。众人亦称绝矣,卖油郎日:无他,唯手熟耳。 熟能生巧,“熟”是数量,“巧”是质量,没有一定数量就不会达到一定的质量。侯宝林讲他说相声段子,一般说到三四十场以后,才能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日本体操名将具志坚,在荣获洛杉矶运动会金牌后说:“我参加比赛,只用八分的力量,留下两分可使心情从容不迫。”“运用自如”,“从容不迫”,就是心情松弛,一切感人的艺术都是在高度松弛的状态下产生的。要达到高度的松弛,必须有高度的熟练,高度的熟练又必须有数量的保证。造型能力的提高也是如此。速写是要求在短时间内,用准确、简练的线条扼要地表现出对象的内部、外部特征的绘画形式。它时间短,速度快,数量多。要做到“熟能生巧”,非速写莫属。门采尔八十多岁时,还每天去郊外画速写;黄宾虹暮年,几乎失明,还面对山川,朦朦胧胧地摸索写生。奇才陈丹青,看一次电视能画半本速写,看一场球赛能画出几十张速写。据说他过去的速写都是整麻袋整麻袋地装着。大师叶浅予、黄胄亦是速写起家。熟能生巧,只有“熟”了,才能进入心、手、笔、物合一的状态。 坚持速写教学,坚持到生活中去画速写,这是我们教学中长期一贯的做法。可是近年来,有些学生只重视长期作业,而忽视了速写,或者是仅能完成速写课堂内作业,而极少在课余饭后去画生活速写。有的同学一学期下来,速写本上没有一幅生活速写。在下乡教学中,有些同学过多地依赖于照相机,走到哪儿,拍到哪儿。用照相机搜集形象,用照相机搜集素材,这应该说是一种“技术革命”,可是扔掉了速写,也就扔掉了一半对生活的感受;扔掉了速写,概括对象的能力,扼要抓特征的能力,把握生动动态的能力将受到很大的影响。从部分学生的作品来看,感到造型能力太差。没有速写数量的保证,不可能会有造型能力质量的提高。人们把素描和速写比作提高造型能力的两条腿。只有长期素描的能力,而无速写的能力,最多也只是个“独腿将军”。说到家,要想跑得快,还得两条腿!
  
分享到
用户推荐(0)

暂无推荐,你也可以发布推荐哦:)

扫码APP

扫描使用APP

扫码使用

扫描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