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bPlus知识库 书籍
[书籍] 王羲之兰亭序
作者:
出版社: 湖北美术出版社
简介: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褉(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羲之即兴挥毫为此诗集作序,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王羲之《兰亭序》真迹早于不存于世,唐代的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精摹临本已被当作王羲之真迹。 虞世南(558年—638年),字伯施。南北朝至隋唐时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有传世书迹刻石,楷书有《孔子庙堂碑》《破邪论》,行书有《汝南公主墓志铭》等。《唐人摹兰亭序三种》其中之一传为虞世南的临本墨迹。 褚遂良(596年—659年),字登善,唐朝政治家、书法家。褚遂良博学多才,精通文史,工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唐人摹兰亭序三种》其中之二传为褚遂良的临本墨迹。 冯承素(617年—672年),字万寿,唐代书法家,笔势精妙,备诸楷则。《唐人摹兰亭序三种》其中之三传为冯承素的临本墨迹。帖中破锋、断笔、结字、行墨,均精微入神。行距趋紧,然前后左右映带,攲斜疏密,错落有致,通篇打成一片,优于其它摹本。用笔俯仰反复,笔锋尖端锐利,时出贼毫、叉笔,既保留了照原迹勾摹的痕迹,又显露出自由临写的特点,摹临结合,显得自然生动,并具一定的“存真”的优点,在传世摹本中精美,体现了王羲之书法遒媚多姿、神情骨秀的艺术风神,为接近原迹的唐摹本。
  
分享到
用户推荐(0)

暂无推荐,你也可以发布推荐哦:)

0 人收藏了这本书籍
腾讯云CDN拥有顶尖加速能力,丰富的功能全面覆盖各业务场景的加速需求,最为用户考虑的加速产品
广告
扫码APP

扫描使用APP

扫码使用

扫描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