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bPlus知识库 书籍
[书籍] 大家气象:陈光林作品
作者: 贾德江 编
出版社: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简介: 钟馗是古代传说中的神话人物,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以正压邪、扬善除恶的精神寄托,他的形象已成为正义的象征,深得中国人民的喜爱。因此,从古至今以钟馗作为画面主体的作品不计其数,历代都有大师巨匠涉猎。远有吴道子、石恪、梁楷、陈老莲、高其佩、黄慎、任伯年、吴昌硕,近有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干、李可染等,为我们留下了一大批不朽之作,幅幅都以精湛的笔墨、生动的形象彰显了伸张正义的浩然之气。 陈光林是当代画钟馗的代表人物,一直以钟馗画和钟馗艺术的研究而驰名中国画坛。多年来,他画了大量的以钟馗为主体的中国画作品,表现出一种旷达豪放、正气激射的情怀以及对笔墨语言驾轻就熟的运用技巧,内蕴着一种强烈的历史感与社会责任感。他笔下的钟馗浸渍奥妙的写意性语言,笔墨神采飞扬,造型有声有色。威武处,叱咤风雷,魑魅魍魉俯首贴耳;动情时,情丝万缕,抚卷如喁喁私语,亲和温良。这些正气凛然、威风凛凛的钟馗形象,饱蘸了画家爱憎分明的情感,构成了陈光林作品最动人的风景。 陈光林是源远流长的钟馗画的继承者、传播者、光大者,不仅于画,他还对钟馗艺术的历史文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表了《钟馗画艺术略考》等多篇论著,并组织举办全国性的钟馗画大赛,斥巨资拍摄钟馗电视剧,出版钟馗画集、研究文集,同时成立北京炎黄钟馗画院,应邀到国内外讲学办展。他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以“立于前人之外”的视觉形象,以理论上的精研与深化、倡导者的眼光和思维,接续和弘扬一个久长的民族文化传统,让钟馗艺术在严肃而沉重的历史和自由而开放的时代之间,显示其特殊的艺术魅力。他像一个忠诚的卫士,固守着传统文化的精神,不为当代艺术潮流的风云变幻所动,致力于把钟馗画推向更高的层次、更广阔的领域,传扬着钟馗艺术的时代意义。因此,陈光林的艺术踪旅,正体现了作为当代画家在文化视角上的独特性,即从传统角度切入这一古老题材,崇尚传统却不失现代感,以传统见长却不乏创造,重传统学养又不失现代人胸襟。 欲论陈光林的钟馗画,恐怕离不开他的出生地——安徽灵璧。在很大程度上,是这块土地的厚重文化积淀和悠久的画钟馗传统,引发了他开钟馗画一代新风的愿望和光大钟馗画的志向。据史载,钟馗画以安徽灵璧为发源地,也最为昌盛。清人金植在他的《不下带编》中有文为证:“钟馗乃灵璧人,至今后裔在焉,多以丹砂绘其祖像,贷以资食,上有具篆者,尤灵应也。”清人齐周华也在《名人藏画副本·钟馗像赞》中进一步阐明:“钟馗由(吴)道子画能通神也,无如天下传写,渐失其真,唯灵璧所画,往往不脱道子原格,故世群推之。” 千余年来有“画圣”之誉的唐人吴道子,开钟馗画之先河,被民间画工尊之为“祖师”。清代著名画家高其佩承接了他的衣钵,以指画钟馗享有盛名。因他曾任宿州知府,仅管辖灵璧一县,无形中对钟馗画在灵璧的兴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世群推之”,方兴未艾。与钟馗同乡的陈光林,深受这一特殊环境的熏染,自幼就喜爱和崇拜这位疾恶如仇、驱邪镇鬼之神。当他决定以绘画作为自己积极人生的航标之时,正是受到历代大师画钟馗的感召,也敏感于生存社会的需要,更是出于一种本性的驱使,使他毅然地点燃钟馗画的灯烛,用以照彻自己,也照彻周围的人群。 陈光林的钟馗画属于水墨写意一路。他的特点是重视以线为主的造型手段的书写性,“写”的意味十分强烈、率意,在兼具时代活力与民族特色的语境中,形成自由书写和自由抒发情感的表现性画风。无论是勾勒、没骨、泼墨的参酌运用,还是细线、粗笔、点厾的交相进行,他的笔墨随意、放松、灵动,明显地表现出对水墨写意本体追求的热情。他的用线变化多端,运墨相机而行,略施色彩辅之,其结果产生越来越丰富的笔墨样式,且神形兼备,气宇轩昂。既蕴剑拔弩张之势,也溢高超淡雅之气,熔铸了他对钟馗之神的深切理解和感悟。
  
分享到
用户推荐(0)

暂无推荐,你也可以发布推荐哦:)

扫码APP

扫描使用APP

扫码使用

扫描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