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bPlus知识库 书籍
[书籍] 历代国画名作撷英:法常
作者: 吴涤生 编
出版社: 湖北美术出版社
简介: 法常(?-1280年前后),号牧溪,本姓李(一作薛),南宋理宗、度宗时在杭州长庆寺为僧。据吴大素《松斋梅谱》载,僧法常“喜画龙虎、猿鹤、禽鸟、山水、树石、人物。不曾设色,多用蔗渣、草汁,又皆随笔点墨,意思简当,不费妆缀。松竹梅兰,不具形似;荷鹭芦雁,俱有高致。一日造语伤(贾)似道,广捕之,避罪于越之丘氏家。所作甚多,惟三友帐是其绝品。后世变事释,圆寂于至元间。江南士大夫至今存其遗迹,竹稍少,多芦雁等”。这则记载,除了评述法常的画艺外,还提到他曾反对过卖国殃民的贾似道,并遭到追捕之险,是一位刚直且不畏强暴的画僧。 法常的绘画,继承了石烙、梁楷的画法而有所发展。过去有的记载,对他的作品似加恶评。如元代夏文彦《图绘宝鉴》中,说他“喜画龙虎、猿鹤、芦雁、山水、树石、人物,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妆饰”,接着说他“粗恶无古法,诚非雅玩”,后来的《画史会要》抄录《图绘宝鉴》的说法,也以为法常的绘画“粗恶无占法”。这种评论,证之现存法常的作品,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法常作品,国内保存的有《写生蔬果图》卷,纸本、水墨,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画有蔬果、翎毛及鱼、虾、蟹等,后有沈周题跋,认为所画“不施彩色,任意泼墨,俨然若生,回视黄签、舜举之流,风斯下矣!”又一卷是《法常写生》卷(今在台湾),也是纸本、水墨,画各种花卉、蔬果、翎毛。上有款“咸淳改元、牧溪”,拖尾有项元汴、圆信和尚、查士标等题跋。项元汴以为“其状物写生,殆出天巧,不惟肖似形类,并得其意”。圆信说是“笔尖上具眼,流出威音”。查士标评论它是“有大然运用之妙,无刻画拘板之劳”。对照画卷,这些评论还是恰当的。其实,夏文彦的所谓“粗恶无古法”,也正是从反面透露了法常的画作自有它新的风貌。 法常的绘画作品,流传在日本的不少。他的画风在日本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甚至被评为“画道的大恩人”。法常是南宋高僧无准禅师的“法嗣”,他和当时日本派来中国学佛法的“圣一国师”是同门。圣一在宋理宗淳佑元年(1241年)回国时携带去的法常作品《观音图》《猿图》《鹤图》,至今仍珍藏在东京大德寺,被称为“国宝”。在日本的法常作品,尚有《罗汉图》《松树八哥图》等。尤其是《松树八哥图》,运用简洁的笔墨,栩栩如生地表达了八哥以及松针、松果的状态。法常的画风,不但对元代所画的墨禽有影响,而且,明代的沈周、陆治的写意花果,都一定程度上受到他的启发。
  
分享到
用户推荐(0)

暂无推荐,你也可以发布推荐哦:)

扫码APP

扫描使用APP

扫码使用

扫描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