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籍] 我国民族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研究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简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12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在此大背景下,抓住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契机,适时加大对民族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关注,对于帮助和扶持民族高等教育实现实质性发展或超常规发展,缩小其与全国教育水平的差距,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许林编著的《我国民族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研究》围绕民族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实质性公平,影响民族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公平性的现实瓶颈.实现民族高等教育财政公平化投入的策略等问题展开了研究。 首先,《我国民族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研究》探讨了财政投入是实现民族高等教育合理化发展的必要保证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并以我国改革开放后财政支持民族高等教育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佐证了以上论述。随后《我国民族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研究》从多个角度挖掘教育财政投入与教育公平之间天然、密切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指出民族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实质性公平是实现“供需平衡”,特别是财政投入应满足在教育财政资源既定总量约束条件下,被投入主体的“最迫切需求”。根据伯尔尼和斯蒂菲尔教育财政公平度量框架,回答“公平的对象(Who)”、“公平的内容(What)”、“如何实现公平(How)”以及“实现公平的程度(HowMuch)”等四大问题。 通过对部分民族聚居地区及“十一五”以来6所中央级民族高-校的教育财政投入和支出数据分析,说明民族高校近年来得到的长足发展是与国家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密切相关的。分析了我国目前民族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总量与教育的发展要求相比较,还是存在资金不足、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指出当前财政投入的不足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合理性,而造成这种现状则是由地方财力较弱、财政拨款机制较粗放、财政资助体系与收费体制改革不同步及教育经费法制建设不健全等多维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发现为如何实现民族高等教育财政公平化投入提供了突破口,是保证后续研究结果切合我国实际更具应用性的关键。 民族高等教育具有民族工作和教育工作的双重属性,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别。这一特征决定了要实现民族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合理性.必须采取共性与特殊性兼顾的投入方式。围绕如何实现民族高等教育财政公平化投入问题,《我国民族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民族高等教育投入对象——学生、家庭、教师及教育机构的现实困境和特殊需求进行了分析:指出针对决定民族高等教育财政投入规模的共性及个性因素和需求.财政投入规模的测定应该采用不同权重系数、有差别的投入方法:而合理化财政投入结构的关键。是建立起一套适应民族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和实际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并及时地对评价结果加以应用,形成有效的财政投入反馈机制。
用户推荐(0)
暂无推荐,你也可以发布推荐哦:)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