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bPlus知识库 书籍
[书籍] 中国民族经济村庄调查丛书·多依树村调查:佤族
作者: 高韫芳 编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简介: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农村原来社会控制体系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在农村人口向外流动的背景下,农村原有的社会阶层结构不断分化、流动。一方面,向城市或城镇流动的农村人口中有相当一大部分是原来农村精英层。近些年来,乡村精英通过升学、参军、提干、进城务工等渠道流出农村的情况相当普遍。从其客观效果来看,这些外出精英直接或间接地转移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了农村的就业压力,并通过回寄资金、带回技术、传播现代观念、社会示范等方式,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乡村精英的大量、持续外流,对社会资本本来就十分匮乏的农村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重大的损失。另一方面,农村内部在经济上也出现了新的流动和分层,一部分人成为农村的新富阶层。这两方面因素都对农村权力真空造成了重大影响。首先,大量农村精英的外流,使得农村缺少维护秩序的权威。其次,那些新富阶层多是经济上的“暴发户”,受其自身文化素质与社区关系等的影响,在社会地位、社会声望、权力方面还不能树立起村落的权威。因此,在传统的农村权威被打破,新的权威还未树立起来的时候,警惕农村权力真空,并通过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措施重塑农村权威,对于农村秩序的维护,对于促进农村稳定以及基层民主的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 人人都说,目前的乡村是空心村落,但我看到了他们,我感到了东佤寨的生命力。目前,大多数村庄的新农村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一些村庄明显感觉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中国农民自古就呈原子化分布,他们的自我代表能力与自我组织能力至今仍然很弱。如果能促成大量外出精英的乡土回归,发动这些精英成为农民参与市场的发起者、凝结点和推动力,必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引擎。我记得,乡长给儿子取了个佤族诗人的名字:“魏爱思齐”。听他讲述放弃留在普洱的机会,听他唱着低沉的民族歌,听他吟着婉约的古体民谣,我感受到了爱家乡的生命之重。这样的情怀,恐怕只有普洱千年的古茶树才能笑纳。只有这样的人存在,才能真正推动村落的未来,才能真正让人看到希望。 踏上北上的汽车,望着窗外不断变换的格局,思绪在他乡的空中凝结。窗外辽阔的空间,无垠的田野,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离家久了,自然有点想家。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方土地,得意时想起它,失意时也想起它,每逢佳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的想起它,这也是乡土。“金窝银窝,不如家乡的老窝”,在外越久就体会得越深刻。不论时空怎样的变幻,不变的是我对乡土那份独有的思念和情怀。那里,留下我和同伴们快乐的身影。那里,记录我童年时候的点点滴滴。这些烙印,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藤子,紧紧地缠着自己,直到慢慢地老去。
  
分享到
用户推荐(0)

暂无推荐,你也可以发布推荐哦:)

扫码APP

扫描使用APP

扫码使用

扫描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