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公司最近新招了一位部门助理,主要工作内容为协助部门领导完成日常事务工作,经过三个月的试用期,各位同事都评价其工作态度较好,也虚心好学,工作也基本能够按时完成。但是部门领导认为助理工作较为琐碎,该员工工作没有自己的思路,需要手把手教她做哪些事情。在试用期结束时,部门领导认为该员工工作没有特色,让我们予以劝退。然而,助理岗位本来就比较基础,而且薪资并不高,有特色的员工也很难招到。那么我是该说服部门领导保留该员工还是该听从部门领导意见呢?
如果直接面对这个问题,我的建议,应该是试用终止了,不予转正,马上做下一个招聘,争取在下一次改进这个问题,而不是吧问题留在以后。
人力资源部认为薪酬偏低,而且有对应能力的助理难招,因此,降级招聘了。但是部门领导好像不知道这个人是降级招聘来的,还是按照原来的标准,判断这个试用人员不行。早知道的话,在试用期第一个月就应该灭掉啊!岗位标准不统一,评价不一致。
从以上的问题,我们不难看出:针对这一个岗位,招聘标准不统一,入职培训不到位,试用期绩效管理不足,最终导致的是成本的浪费和效率的下降。
1、明确岗位要求。借此机会,HR应该和部门领导一起,明确岗对人的需求,明确需要什么样特征的人,具备什么样的知识、技能、能力、资源等。这样,用人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就该岗位的标准统一,就能够知道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了,不会再出现主观的评价,出现“没有特色”这类字眼。这样的好处是,人力资源部门和用人部门达成共识,减少因标准不一带来的误解。
综上所述,用人是灵活的,但是原则性的东西不能变。这样的灵活和变化,需要有一个框架来框住,不能脱离主线。即,文中企业马上梳理岗位说明书,确定面试标准,同时也要在各项措施里面,和用人部门达成共识,避免意见不一致带来的管理问题。
1、入职培训来补救。降级招聘的人员,在岗位上是达不到岗位标准的。因此,在后续管理上,要第一时间根据岗位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对该员工开展针对性的培训,使其在短时间内,掌握岗位需要的知识、技术、能力,使其快速达到岗位的基本要求,将降级补员,升级成了合格人员补员。
我们做hr,不是要管谁,而是要提供符合岗位的人,除招聘外,培养也是一种获得有效人力资源的手段。
<span .="font-family: " microsoft="" yahei";="" font-size:="" 16px;"="" font-size:16px;"="">我们常常看到管理上犯错误的情况,但我们不愿意看到管理上有重复的错误产生。非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人,也应当具备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对整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升起到积极作用。本案例中,如果用人部门知道问题所在,并积极配合或者建议人力资源部门开展相关工作,结果,那名员工应当已经适应岗位需求了。因此,对非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培养,也非常重要。
希望亡羊补牢,建立标准和规避补救系统,避免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