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的症状就是一种主观体验,比如我就是特别不开心,特别抑郁,特别焦虑,而且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这个样子,我们就说他不正常。
01
心理学上界定一个人正常还是不正常,其实和心理咨询的目标特别的像。比如说最常见的是有关症状的处理,如果一个人他都有症状了,那我们自然说他可能偏向于不正常。这个症状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生理的包括像心慌,失眠,食物不振等等;心理的症状就是一种主观体验,比如我就是特别不开心,特别抑郁,特别焦虑,而且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这个样子,我们就说他不正常。
第二个有关正常与不正常的指标是内省力,内省力就是我们常说的反省的能力。比如说一个人的婚姻出现了问题,他坚持认为:我没错,全是对方的错!一个3岁的孩子这样认为我们说正常,但一个30多岁的成年人还这样认为则偏向于不正常。什么样的人是正常的呢?知道一个巴掌拍不响,吵架是两方面都有原因。婚姻出现问题,自然你也有问题,我也有问题,这是一种正常。
02
第三个就是自主感,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这个人有没有主见。遇到事情以后,他能不能自己拿定主意——自己去做一些事情,把问题解决了这个叫自主感。如果一个人的自主感比较正常的话,他清楚地知道怎样做对自己有利,怎样做是对自己有害的,那么我们说这样的人是正常的。那反之,一个人没有自主感,经常需要别人来告诉我该怎么办,什么事情都需要听别人的才有安全感,那我们说这是缺乏自主感的一种表现。这种缺乏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就是我们所说的不正常。心理咨询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发展他的自主感。
第四个方面就是认同感,认同感最主要的就是知道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我到底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他是否认同自己的角色。比如她在家里是一个妈妈的角色,她很喜欢这个角色;她在单位是领导,她也很喜欢自己的这个角色,这样的人认同感会比较好。如果你在各个角色中都特别的喜欢自己,做得也很开心,那这样的人相对来说比较正常。不正常的情况是,一个人在家里像在单位一样的,在家里也像个领导,说明在家里的这个角色(母亲、父亲、儿子、丈夫等),他不是很认同,他才会拿单位的角色去代替家里的角色,这样的人呢,即我们所说的不正常的成份会多一些。
第五个方面就是自尊心,这种自尊心可能我们比较熟悉。举两个例子:比如说在《甄嬛传》中的安陵容,她属于自尊特别低的人,她就属于我们心理学上的不正常。而跟她相反的华妃,她属于自尊感特别强的人,她就属于相对来说比较正常。什么叫自尊呢?就是自己认为自己有没有价值,这样对比一下就知道了。
03
第六个方面正常不正常是我们是否具备认识并处理自己情绪的能力。有些人的情绪来了,比如他很生气,他能够表达出来,而且他还能控制。但是有些人,他是不可以的,比如一些社会热点事件中的人,砍头的,摔婴的,这些人认识和处理自己情绪的能力比较差,他就属于不正常。
第七个方面其实就是自我力量。自我力量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平时遭遇挫折之后仍然能够从容应对,这样的能力叫自我力量。你身边一定有一些人属于屡败屡战,打不死的小强之类,这样的人自我力量比较强,相对来说比较正常。而有的人遇到一些事情一蹶不振了,从此消沉下去了,我们说他的自我力量比较弱,比如我们初中学过的《范进中举》里面的范进,那时那刻他的自我力量比较弱。
大概就是这七个方面。其实所谓的正常和不正常,首先它是一个人群的划分,具有统计学的意义。比如说我们说自我力量,我们看大多数人处于一个什么情况下,这个人属于大多数人中的,还是少数人中的,然后我们把他归为正常还是不正常。
其次它其实是一个综合的评估。是把这七项放在一起,最终得出一个结论。而不是单纯从理性,感性这个角度来分析。很多人可能某一方面比较差,其他方面比较强可以补充,综合来看这个人还是正常的。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