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失和
即使有不同的声音,小张总还是力排众议,分公司模式以及全员绩效考核模式,还是获得策略推进。军令如山倒,全面负责市场工作的赵胜马不停蹄地飞到南京。江苏市场是公司的核心市场,其最大的经销商是李总。赵胜深知,此次变革成败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江苏市场能否成功。赵胜在与李总会晤之后,李总对建立股份公司模式表示支持,但同时,他对随后的绩效考核模式提出了质疑。李总表示对绩效考核体系中两点存有疑问,一个是考核指标过于复杂;其二,虽然连李总自己也承认,本次激励政策的力度前所未有,但考核指标太多,且极为严格,这令他有所担心。
李总的疑惑在赵胜的意料之中,当然赵胜还是尽量安抚。他承诺,公司一定在市场费用和广告上予以支持。最终,李总还是签署了协议。李总这一关过了,其他经销商也就纷纷同意了。
在操作思路上,李总认为,在行业变革的拐点,销量是一个方面,更重要是做好基础工作,加大力度开发县级网点,为第二年的上量做最为充分的准备。此外,虽然LED已经占据50%的份额,但其完全替代传统照明产品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一刀切。
在市场操作过程中,还令李总极为头疼的是,润丰公司绩效考核中,LED产品必须达到80%的比例,这也过于激进,李总还有大量传统照明产品客户,他天天为欠货而头疼,并为此开罪了一些下线的渠道商。最终,年底虽然李总销量、网点数量上大幅超额完成,但利润、LED占比等指标并未完成,因此还影响了他的评级。
尽管赵胜一再解释,考核李总不能看一年的表现,凭他对李总的了解,夯实基础之后,其明年一定会大有所为。小张总仍认为李总没有起到标杆作用。一方面谋划其他客户取而代之,另外一方面,也对其进行了“扁平化”,大力开拓下一级别市场。最终李总心灰意冷,向竞争对手倒戈。
核心经销商的倒戈令赵胜郁闷之极,他与公司魏总也产生了矛盾,因为任务没有完成,研发人员被扣了工资,几个公司重金挖来的研发人才拂袖而去。魏总与赵胜之间也开始有一些积怨。
更令赵胜无奈的是,因为人人头上有KPI考核指标,曾经员工抱团的营销中心也面临各自为战的境地,团队离心倾向加剧。老张总操盘时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文化大打折扣。
最终,2013年年底,赵胜递交了辞职报告。小张总一再挽留,但赵胜去意已决。
绩效主义之困
润丰公司的案例给我们很多启示,总结起来,公司在以下几个方面出现了问题:
绩效考核体系本身失当。从绩效考核体系本身而言,存在不少的问题。首先,权责划分不明确,考核指标过于复杂,股份公司是厂商双方共同组建,即使没有完成目标,责任也应当由双方共同承担,而不应当由其中一方来承担,这也是李总倒戈的主要原因。另外将研发部门直接与销售挂钩显然并不合理。
混淆了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小张总上任之后,实施了严厉的“依法治企”的绩效考核体系,实际上,单这一个体系来看无可厚非。但是,小张总混淆了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概念。所谓绩效考核只能是一种手段而已,而绩效管理是一个过程概念,其目的主要是提升整个组织的系统能力和创造能力。绩效管理必须是一由事前沟通——绩效制定——学习提升的闭环。小张总的错误在于,错把绩效考核当做绩效管理,错把结果当过程。股份公司成立之后,人员、市场策略都需要磨合,本应当通过绩效考核,提升其系统能力,且赵胜做好了市场的基础性工作,实际上颇有战略眼光,而小张总却操之过急,最终导致经销商倒戈。
企业战略失当。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应当与企业战略相吻合,换言之,人力资源战略是为企业战略服务的,这个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小张总上任之后,正恰逢LED大变革,可以说这是一个改写行业格局的绝佳时机,在这个当口要看得长远一些,在战略上抓住一些主要矛盾(比如增加销量,或者获取最优秀的渠道资源),即使牺牲一些利润,但能够换得市场空间,也是可以大胆舍弃的。在行业变革的环境和LED大爆发的背景下,不能用常规绩效考核的思维来衡量绩效的好坏。
重绩效,却陷绩效主义之殇。小张总上任之后,重视绩效,实际上陷入了绩效主义的泥淖。索尼公司曾经面临类似的问题,绩效考核带来的结果是:绩效考核使得团队创业激情消失,人人头上有销售指标,导致团队精神的消弭和团队“精神消失”,这正如杰克·韦尔奇所说,考核在哪里,员工的注意力就在哪里。实际上,过度注重物质回报有时候可能适得其反,正如索尼前会长兼CEO出井伸之所说:“有时候,工作的最好回报是工作本身。”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