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视行业行业工作了八年半,听到过太多制片人导演,甚至是编剧自己,在需要人手时总大叹找一个好编剧真的很难。
因为之前也做过编剧经纪,所以能站在不同角度去看这个问题,也渐渐感觉到,好编剧的定义其实并不清楚。
文笔好?
有创意?
人机灵?
反应快?
口才好?
卖相佳?
EQ高?
案源多?
懂得搞关系?
这么多年下来,上述这些条件,其实是我的总结,也就是说,你符合的愈多,你就愈能成为一个好编剧。
当然人无完人,编剧也是,上述能力都能沾到边的极少,我们总有强项和弱项,但有一项能力,最好别跳过,没有也尽量练习到有,那就是说故事。
这也是为什么文笔不错的你,误以为剧本就是一切的你,经常会有不得其门而入的感受。
说到底,做为写作出版的作家,只需独自埋头苦思,埋头苦干,且文思泉涌即可,小说写完扔给编辑,编辑给的意见,能商量的空间也很大,而且不会琐碎得伤人,更极少出现需要争执辩论的场面。
然而要做好一个让人认可的编剧,却必须先学会说故事才行。
或者说,你的口才,你的表达能力一定要好。
试想,当你有个机会和人说你的想法时,你若说的不清不楚,就是你写完了几十集剧本也可能因为听的人没兴趣,过完看剧本或者连剧本都没看只是进了相关人员的邮箱的流程后,就此石沉大海。
反之,你若能把想法说的生动有趣,才有机会让对方特别关注你的项目,甚至是亲自阅读你的剧本。
有个老牌编剧,找上门的项目一直很多,其实他亲自动笔的项目已很少见,但他口才好,人有趣,说的大家都开心,即使手里只有个几百字的大纲照样能卖出去,剧本出来后,和当初说的好像不是同一回事也不打紧,他再去和制片人投资方导演等说几个笑话,再莫名其妙也能给他圆回来。
如果你完全不需要用”说”,就是把大纲或剧本什么的给卖了,接下来你总要开会吧?不论是你主动卖项目或是项目主动找上你,编剧会议都是你避不开的工作之一。
有参与过编剧会议的人应该都知道,那简直就是一个脑力激荡大会,因为参与的人数不一,背景不等,想法也不同,于是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精准的表达自己的构思,就成了相当重要的事,在大家七嘴八舌,热烈讨论的氛围下,似乎没人有耐性听别人的长篇大论,而被打断、被挑战、有争议、起争执等都是常有的事。
不过光是能说仍然不够,还要会听,导演说什么,投资方说什么,别的编剧(有时不止一个编剧)说什么你都要能听懂,有时演员什么的也都来噶一脚,这时你的责任就是如何将方方面面的意见整合吸收,然后再融入自己的想法,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
但即使你能说也会听了,也只代表仅仅级格而已,你还要善辩。
如果大家说什么你就是什么,从头到尾唯唯诺诺的话,你便算不上是个编剧,充其量只是个编剧助理而已。
你不但要口若悬河,懂得旁征博引(不断举出各电影的经典桥段为自己的说明背书),还要擅长察言观色,毕竟创作是主观的东西,你觉得你的想法妙不可言,导演也觉得自己的创意举世无双,这时就要懂的看脸色,有些导演可没那个耐性和你玩拉锯战,有些导演则是受困于天马行空的跳跃式思维,他就是说了一百次也很难让你明白,这时不妨多点耐心,反正编剧会议也不是一次两次的事,你可一点一滴,慢慢沟通,慢慢磨合,别忘了故事改来改去是常有的事,也许昨天开会时女主角还和男主角步入结婚礼堂,今天开完会就变成了男女主角一死一伤,天人永隔,要是你记性好的话,说不定还能记的上个月的结论是男主角外遇,女主角偷人......于是头脑清楚的你便可以趁导演自己都忘了之前坚持的想法时,再重新来过,重头说服,总之你的头脑愈清楚,个性愈机灵,反应愈迅速,想像力愈丰富愈有利,等到这层层关卡都通过了之后,只要你写的东西流畅,大家都能看懂,而且重要的是,给意见的人在你的作品里也看到自己的想法,你过关的机率就大很多。
而那些不懂得说故事,也听不懂别人说什么,在剧作上又不懂得用点技巧,坚持在每一个文字和标点符号上展现全天下都是错的,唯我独尊的气势的编剧们,卷铺盖走路的机会很大,能大到每个项目都发生一回呵呵~
所以下次要去和人”说故事”以前,不妨先说给自已听一遍吧,还能顺便整理一下思路,思路清楚后,也能有效的降低紧张感。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