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很多影视公司的编剧,在最初的时候并不一定都是专业出生,很多编剧都是一步一步从小白变成合格的编剧。那么如何快速成为一个合格的编剧?
编剧是怎样一种职业?
编剧是一种职业,是一门手艺,也是一门艺术。编剧是影视剧创作中,第一个为最终成片设计视觉体验、情感体验的人。剧本写作实际上就是通过文字来分享情感和价值观,作为编剧,都有一种向全世界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强烈欲望。我也相信你们正是有了这样的表达欲望,并且对影视这种形式感兴趣,才会来学习编剧,这是我们的初心。那么,编剧的劳动工具很简单,就是是电脑/笔,最终的劳动结果是剧本,这也是我们的核心工作内容。最后转化为视听语言,也就是电影/电视剧。
a 编剧的合作对象
与编剧最常合作的是制片人/投资人/导演,这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你属于业界闻名的编剧,你有一部家喻户晓的代表作品,或者说你是芦苇,那么投资人或者制片人会找到你,问你是否有什么不错的新项目可以用,或者说这些人带着小说、创意来找你,希望能转化为扎实的剧本。比如历史上最著名的改编剧本之一是改编自马里奥·普佐同名小说的《教父》。第二种:你还没那么有名,或者是刚刚入行,那么首先如果说你在一个影视公司就职,公司会有项目下来,你就需要按照分配给你的任务去完成这个项目,其次,如果说你是单干的,那么你手头上就需要有你自己的原创故事或者是不涉及到版权问题的改编。比如说改编自洛杉矶争水丑闻的《唐人街》,2016年最佳改编剧本《大空头》,它是根据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改编。
b 编剧的主要工作内容
PPT(故事简介+人设+制作能力)、人物小传、故事梗概、故事大纲、分场纲(给编剧自己的写作提示)和最重要的内容:剧本。
PPT(介绍故事的核心创意和人物设定)、故事简介、人物小传、故事梗概,有时候还要跟制片人当面沟通,说明你在做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和他们需要一个什么的故事,一拍即合是最好的,但沟通也是在所难免的。当制作人决定买单后,你可能还要给到故事大纲,即你的故事脉络,故事的开端和结尾,故事的情节设置,主要/次要人物的曲线,这些内容不仅在呈现你的故事,也是在告诉制片人你的剧作能力。
●如何成为一名编剧?
编剧是影视行业的基础环节,也是内容生产的主力,所以作为一名编剧,首要的任务是不断学习(政治历史哲学心理学等等)和写好剧本。
a 编剧入行
入行的就是加入一家影视公司得到一个职位,这个职位的主要工作是跟编剧相关的,比如说创意策划,然后撰写剧本或担任编剧助理。
b 编剧出道
出道在我看来其实并不是说你写的多少作品,也不是掌握了多少编剧技巧,而就是你所有的人生经验的总和,也就是你理解主题之后对人生的理解,然后反映到你作品中的一个过程,说起来很简单其实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因为这个涉及到你对整个世界的理解。
c 理论知识的积累
看书分两种,第一种是编剧工具书,因为这些会涉及到编剧所要掌握的各方面的编剧理论,那比如讲结构的、讲编剧心理学的,我先推荐两本比较关键的时候第一本是布莱克·斯奈德的《救猫咪》,还有悉德·菲尔德的《电影剧本写作基础》,我建议是把这两本书研究透了,看工具书不在多而在于精。
第二种我觉得相比工具书更重要就是严肃文学类的书籍,比如矛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还有一些文学期刊,比如说《收获》,无论散文还是小说,这些能给编剧打开很多思路,这些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人生主题,我个人在《收获》杂志上看到过非常多优秀的一个小时小说,比如说2015年2月份刊登了一个叫《平原上的摩西》,当时我就跟公司说想买这本小说的版权来改编,之后我我去联系到作者,才发现作者已经把它卖出去了,现在这部片子好像已经拍出来了。
d 素材的积累
在编剧书单里推荐了一本叫做《中国神话与民间传说大全》。作为一个编剧来说,脑子里得有一些故事,真的脑子里得有些故事。我记得编剧高满堂在写《闯关东》的时去调研,跟一群东北的大老爷们坐在炕上,听他们讲故事,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经历,然后也是其实挺值得大家去学习的,就是调研收集素材是必不可少的,调研可以让你的故事更加得真实可信,在这个基础上情感传递和价值传播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有时候一些朋友跟我说结构,跟我说主题,我说你先写个故事,我们再根据你的故事来讨论,道理是一样的,空谈概念主题是无效的。相比来说,编剧的拉片主要研究作品的故事结构、情节点设置、人物如何建置等剧作上的一些问题,编剧研究这个作品就是分析整体的编剧写作思路,然后从中感悟和学习到一些编剧知识。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