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几天中兴网信的42岁研发负责人跳楼事件,在网上愈演愈烈。
很多人在讨论资本的冷血,而实际上我更赞同的说法,还是行业的红利。十多年前,通信行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就如同今天的互联网行业。
中兴能给员工发12个月的奖金,刚毕业的大学生,进入通信行业能比同龄人收入高出好几倍,大多数中兴员工如同今日的阿里人和鹅场人一样,30岁不到就有能力买房买车了。
在微博上看到关于行业红利背后的逻辑,最赞同的就是:你的收入高不是因为你能力强,而是行业正在红利期。
红利期过后,大厂工资开始下滑,开始裁员,那些饱尝红利期甜头但没有足够竞争力的人,立马就被剔除局,容不得半点反抗。
所以,才造成了今天的跳楼悲剧。
2.
好的,讲到这里,其实我想和大家聊的是今天的自媒体人。
自媒体行业这两年,绝对是在红利期的风口浪尖。无数自媒体人涌出市场,但凡有点写作能力的人, 都能提笔开个公众号,头条号,发表见解,更新文章。
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网红,成为独立写手,甚至赶上热点就一夜只见成为大v。今年下半年,杀进了知识付费的领域之后,发现这股热潮有点太过汹涌了。很多人就像当年抢着买股票一样,涌进自媒体市场,每个人都想分一杯羹。
公众号甚至在前不久,放低了原创保护的门槛,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入驻。
在这样的风口上,真的猪都能飞起来。
我要说的是,越是这种时候,越要提高警惕。
这种警惕,是对自身能力的清醒认识。有些人,学了几招自媒体的套路,有了几个粉丝的追捧,就开始盲目自信了。然后开始觉得自己赚个十万百万的,就在引领时代潮流了。
而实际上,这些收入和十多年前的中兴一样,只是行业的红利而已。
3.
《定位》里面,作者分析了第二次生产力革命(德鲁克“管理”),彼得.格鲁克认为,大幅提升组织的生产力,能让社会容纳更多的知识群体。
当知识分子增多的时候,无序状态会增长,这时候就需要生产组织机构出来进行管理,以此达到更强的竞争力 。
也就是说,当下的自媒体爆发期,只是一个短线状态。用不了多久,就会有大型的企业,组织,将高质量的自媒体资源,写作者资源合理组织化,以谋取更高的利润。
而且这样的组织已经慢慢崭露头角,比如说今年很多公司已经在签约自媒体红人,以流水线的方式来包装运作自媒体网红。
等头部自媒体将流量瓜分完毕之后,个人自媒体再崛起,就很难了。
因此,留给各位自媒体人的时间不多了,要么卖身给大公司,要么自己创业崛起,不然就基本永无出头之日了。
所有的红利爆发,最后都会有头部组织来收场。
正如同去年的滴滴和优步之战,今年的共享自行车战役。长期下去,对资本都是无意义的,总有一天现在崛起的这些写作平台,都因为资本被迫达成共识。留下最强的那个平台,垄断收割95%以上的作者资源市场。
那时候,再想像如今一样轻易从市场里谋求第一桶金,就难于上青天了。
4.
除了市场的筛选,读者也在筛选自己所关注的自媒体人。
读者是在成长的,就像我们大多数人原来都看过郭敬明,但现在却不会再看了。就是因为郭敬明永远在写青春文学,而我们已经过了那个年纪了,长大了。
需要更优质的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成长需求,而不是《小时代》。
过去两年里,公众号的爆发式增长,让读者看了太多的标题党“套路文”。
今年后半段,公众号打开率大幅度下降,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受众对这些大同小异的文章已经免疫了。
好几个朋友和我说,如今他们只会去看自己特别喜欢的作者的文章。至于其他公众号,很可能半年都不会打开一下。什么时候点开了,就该取关了。
5.
如今,大把自媒体人写着烂大街的文章,捧着自己捞来的第一桶金沾沾自喜,但这样的机会真的不多了。
早晚,市场不淘汰你,读者也会抛弃你的。
想要做优质的自媒体人,必须从羊群之中突围。
这次突围,我们除了要亮眼的定位和敏锐的洞察力之外,还要建立起自己的壁垒。这种壁垒,就是你的写作实力。
你的洞见,阅历,深度和视角,成为你独一无二的能力,别人抄袭不走,也模仿不来的。
正如同那么多访谈节目,但谁也无法做第二档《晓松说》,第二档《金星秀》。高晓松老师和金星老师,他们输出的内容足够优质,而且观点独一无二。
你不是高晓松,就永远说不出“历史不是镜子,历史是精子。牺牲亿万才会有一个活到今天。“这样的句子。
当别人还在为“奇葩说“上的他喝彩,他已经走入了下一个思考的阶段。
真正的优质作者,作品相对于作者本身的生活应该存在滞后性。
读者所能读到的,永远是过去的你的思维,而看不见未来的你的方向。这样她们才能不断跟着你探索新世界。
6.
自媒体人今天表面的风光背后,已经是万丈深渊了。
行业总有风口过去的那一天,我们应该从今日起就做好准备。否则,下一个悲剧,难免发生。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