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针对目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应用人才的主要基地,一直以来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而地方本科院校处于研究型大学培养精英人才和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之间的中间地带,如何培养能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实践的应用型人才是目前地方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1]。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中发展最快,普及范围最广的技术之一。在行政管理、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已经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应用系统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目前,在很多非计算机专业中,数据库也已经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被列入教学计划。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数据库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数据库的设计策略和应用技术。与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数据库课程相比,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数据库课程会面对着前期课程准备不足、学生没有计算机专业的一些逻辑思维导致学生对数据库课程学习兴趣不足,学习过程有一定难度等理由。因此,分析应用型人才的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程教学存在的理由[2],对研究此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考核方式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教学目前状况
数据库课程是全国各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大学计算机基础”之后学习的第二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本门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数据处理和程序设计思想为核心,将数据库理论与程序设计思想进行结合,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开设的数据库大致分为两类:一类课程是偏重于理论的课程,如《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主要以SQL Server数据库为例进行教授,此类课程理论部分占了很大的比例,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同学没有相关先行课基础,授课学时较少,学生很难理解,更谈不上灵活地实践、应用;另一类是偏重于实践的课程,如Visual FoxPro、Power Builder等,此类课程偏重于实践操作,大部分学生只是注重一些命令或操作的硬性记忆,对于系统的开发设计工作又不太理解,而且这类数据库系统平台大多为低端数据库平台,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三、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教法改革。(1)循序渐进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普通高等院校的VFP课程教学内容为:数据库系统概论;VFP的数据类型、函数及运算;表的操作与维护;数据库的操作;结构化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3]。学生刚接触本门课程就会接触到大量的理论知识或是硬性记忆一些命令函数,学生会感觉枯燥而失去学习兴趣。整个课程内容的安排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本课程以跟学生生活贴近的《学生管理系统》为例,按照整个管理系统所需要的文档和数据等进行编排教学内容为:数据库系统的概念模型分析;数据库的操作;表的基本操作;查询程序设计;表单;项目管理器,最终综合实训将整个学期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完成一个小型的管理系统。由理由带动知识点由易到难进行教学,例如在第一次课程授课时先给学生演示一些实际开发的信息管理的系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现实的例子中会有一些失败的案例,分析失败理由,引导学生注意数据库前期的分析和设计的重要性,从而引出相关数据库理论基础。(2)精讲多练勤查相结合的教学方式。VFP课程以理论课与实验课结合进行教学,但是若严格划分理论与实验课,理论课满堂讲,实验课完全交给学生自己练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我们采用精讲多练勤查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精讲”指的是教师将学习要点和策略讲清楚,突出重点引导学生进行下一步学习。例如,VFP教学中函数命令繁多,教师不会面面俱到将所有函数详细讲一遍,因此在介绍函数命令时首先着重函数命令的语法构成,然后详细讲几个常用函数,引导学生自己完成其他函数的学习与实验。“多练”指的是学生应多上机,多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我校VFP课程在NewClass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将学生的实验课融合到平时理论课中,每节课都会针对课堂内容给学生一定的上机练习时间,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能够及时实践。“勤查”指的是在每一阶段学习之后对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进行检查或考查。我校教师自主研发了一套《大学生自主学习网络教学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教师可以对学生每节课的练习结果以及每一阶段章节结束学生的综合实训作业进行检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督促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任课教师在教学时,结合非计算机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实际水平,对课程模块、课时、教学内容等进行适当调整。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教学突出理解概念,强化应用,熟练操作,提高学生素质。
2.考核制度改革。在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我们要使考试这种手段服务于人才培养,通过合理的考试模式使培养出来的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4]。因此,应用型人才考试制度与模式应该结合专业特点,考试内容应以培养具有应用能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依据,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导向[5]。以往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程的考试方式一般是闭卷,客观题较多,内容偏向于理论记忆轻能力培养,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难以对学生的分析能力、操作能力、创新思维等进行培养和评价。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和数据库课程特点,我们将数据库课程的考核方式分为基础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应用能力考核两部分:(1)基础理论知识考核形式为闭卷,以标准答案式的成绩评价办法,主要注重学生对基本知识原理的考核。(2)实践应用能力考核主要以平时实验课和最后的系统设计。平时的实验课上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课题小组,根据本章节知识设计相应的实验内容,根据每位同学在小组中所完成的任务进行答辩打分,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又推动了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共同探讨解决理由的能力。期末系统设计中,由每个同学独自完成指定课题的小型系统设计,衡量了 个学期的实践应用能力水平,同时也避开了有些同学在平时课题小组中存在侥幸心理总是依赖他人完成任务的惰性思想。
本文在分析了应用型人才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程教学目前状况,探讨了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数据库课程教学策略和考核方式的改革。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同学的数据库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是一个长期艰巨的教学任务,还需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策略和手段、实验环节等方面的理由深化教学改革和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是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