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bPlus知识库 工程 电子通信 文章
浅议师范计算机专业教师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一、师范计算机专业教师创新实践能力目前状况

  计算机教师队伍的高素质就是要通过“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充分表现出来的。李岚清同志曾经在教育会议中就素质教育的理由做出了重要的批示,强调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学生,并且注重培养他们在实践和创新方面的能力。因此,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中的关键理由就是要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教育行政人员,更重要的是要增强教师队伍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中“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尤为严重,这就使得师范计算机专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显而易见的弊端,他们都有着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但是普遍缺少教育教学应用能力,他们满腹经纶但是针对学生提出的理由却无法给出准确的回答,这就导致其不能很好地胜任老师的职位。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师范生教师实践能力存在的理由

  经过对近几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师范生教师实践能力调研,发现普遍存在下列理由。

  1.该专业师范生教师基本功欠佳,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计算机专业是一个理论性与操作性相结合的专业,这就意味着学生不能只为应对考试而忽略学习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实习中就会体会到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比如计算机教学中的术语、概念,如果教师讲解不准确,就会影响教育实习的教育环节。另外,实践环节也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在实践过程中,当计算机出现理由不好使时,有的实习生不知从何入手,不敢亲自动手去解决理由。

  2.该专业师范生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内容陈旧。目前有些中小学的计算机实习生对某些计算机教学设备闻所未闻,更谈不上会使用和教导学生。这种情况充分说明了师范院校对学生在计算机硬件的投入上还欠工夫,这师范计算机专业教师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由优秀论文网站http://www.wowa.cn提供,助您写好论文.对实习生以后的实习质量有一定的影响。而目前的中小学的校园网建设的基础一般都很好,因省份的不同计算机课程的开设有一定的差异,除了开设信息技术等课程之外,有的学校还开设了信息技术奥林匹克竞赛的课程。而这些方面的内容对师范院校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陌生感。正是因为师范院校所教的专业与中小学教育所需之间有一定的脱节,这给计算机教育实习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被动。

  3.该专业师范生教师实践能力考核评价标准不健全。该专业师范生教师实践能力如何,考核评价是全面考察和培养师范生教学素质及实际教学能力的重要环节。目前,该专业师范生教师实践能力考核评价的策略欠科学,没有建立一个科学的教师实践能力考核评价体系。很多师范生教师实践能力的评定是根据该生在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的表现,这些都是由原任老师和班主任分别评出成绩,再综合各方面情况由师院带队教师给出总成绩。指导教师依据什么给出评分,评估标准是没有定性和定量的。评估体系的不科学造成了评分的随意性,经常出现关系分、人情分,有失公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

  该专业师范生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是师范生在实践环节中最具特色的,对培养计算机教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该专业师范生教师实践能力内容及培养策略研究,加大我校和基础教育的双向联系和沟通,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培养该专业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从教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基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师范生教师实践能力的改革实施

  1.加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师范生基本功培训。首先,加强基本功培训,包括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多媒体课件制作,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校园网站的建设与维护等;其次,请中学的优秀教师上示范课、开座谈会交流等,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再次,组织学生到中学去观摩、见习,增强学生的理性认识;最后,组织一批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认真把关。我们所达到的目标是使该专业师范生具备适应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需要的基本能力。

  2.及时更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师范生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内容。首先,建立并完善包括微机原理、单片机组装与维修、计算机基础、网络建设实验室、增设“微机维护与机房管理”实验室,开展相应软件技能培训;其次,开设三维动画、网页制作、多媒体制作等课程,使该专业师范生熟练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教学设计;再次,定期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增删教学内容。最终目标是使该专业师范生教师实践能力增强,具备解决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教学中实际理由的能力。

  3.构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师范生教师实践能力考核评价体系。从评价具有导向、激励和推动的功能看,对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的评价,具有现实作用。因这可以较全面地把握教师的实践能力的现实状况,发现存在的理由,寻求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的途径和措施,有助于学校领导部门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有利于高校教师队伍的成长,促使高等院校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4.构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师范生教师实践能力管理机制。在宏观方面,要制定教师的相关政策和实践机制,这样才能保证教师的实践运用能力的提高。教师完成大纲中所要求的教学目标和科研项目是目前教师行业考核的主要标准,而对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和科研成果的取得是学校教学质量衡量的唯一标准,这就使得教师投入大量的金钱、精力和时间来完成这个所谓的“学校质量唯一标准”,没有对实践实习的能力的关注,使得实习和实践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因此就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教学效果。更为严重的是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是缓慢的,而且存在大量的弊端。因此说培养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应该在宏观和微观上给予指导,学校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机制来对教师实践教学给予赏识激励。首先,教师要完善教学设计,使其达到系统性、开放性、创新性,综合性,学校要对此进行绩效奖励,来鼓励教师创新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针对教师的职称考核标准要与教师对实际项目的参与程度和贡献量相联系,这样就与教师产生直接的关系。要吸引那些重视科研、实践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来参与教学实践,更要增加教学的任务量。

  四、总结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计算机师范专业教师创新实践能力目前状况,针对该专业师范生教师实践内容陈旧,实践动手能力薄弱,教师基本功不扎实,评价体系不健全等理由,给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倡议及应采取的措施,如,加强该专业师范生基本功培训,及时更新师范生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内容,构建师范生教师实践能力考核评价体系等。在实践应用中培养计算机师范专业教师的兴趣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职业技能,丰富其实践经验。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提高他们在社会中的竞争力。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 打赏支持
488人赞 举报
分享到
用户评价(0)

暂无评价,你也可以发布评价哦:)

扫码APP

扫描使用APP

扫码使用

扫描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