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bPlus知识库 工程 电子通信 文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论文

  大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成立于1989年,2001年和2007年分别被确定为校级重点专业和示范性专业;2003年获得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8年以来先后被批准为辽宁省重点学科、优势特色重点学科,2011年又获批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

  计科专业从2000年开始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利用大连软件外包领军城市的IT技术优势,创建了颇具特色的3年在校内培养和1年在企业培训与实习的“3+1”校企联合软件人才培养模式。与大连市软件外包企业永佳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合作,联合成立“外向型软件人才培养基地”,并陆续与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华畅电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大连文思创新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大连)实训基地等十几家软件企业及培训中心签约联合成立软件人才培养基地。

  2009年,我校计算机专业加入大连IT教育联盟,与企业更为深入地开展合作,派教师到企业参加培训和研发,邀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到学校做技术讲座。并以2009级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通过科学完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积极探索CDIO教育模式培养IT工程人才。具体措施如下。

  1 重构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推行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早在制定1999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时,我们就将四年的主要课程压缩到三学年左右时间内完成,所剩约一年的时间部分学生到软件公司从事一年的软件工程实训,另外一部分学生留在学校内继续学习专业选修课,同时参加老师的科研课题。

  通过不断摸索实践,在“3+1”校企联合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中,2006级本科培养方案中逐渐形成了“两主一辅”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条主线以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为主要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理由的能力;另一条主线是认识实习、项目实践或IT企业实习,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一辅是通过创新课题和科技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实践教学改革中,以修订2009级本科培养方案为契机,重构了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不断完善“一条主线、三个层次、五大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条主线即以项目为主线围绕培养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而展开,分为基础、综合、创新三个层次,具有实验教学、实习、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毕业设计五个模块。

  把国际上先进的工程型人才培养的CDIO理念,即“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融入到新的实践教学体系之中。建立“以项目设计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 分类设置实践教学项目,构建实践项目架构,使整个课程体系以项目为主线,把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等培养目标融入到项目实践教学过程中;开展企业有效参与的专业认识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项目实践、创新设计等,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校内和校外结合,加强实践环境建设,拓宽工程实践渠道;建立考核监控机制,注重实践教学实效,提高实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转载请保留 .教学质量。

  在实践教学体系中,不仅增加实践教学学分比重,而且增加团队设计项目,目的是引导学生对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项目按规模和范围划分为三类:综合设计类项目,包含本专业主要核心课程及能力要求的项目;课程群类项目,为包含一组相关课程及能力要求的项目;单门课程类项目,在单门课程内为增强该门课程能力与理解而开始的项目。

  综合设计类项目:在一年级进行以介绍本专业核心内容及调动学生兴趣为目的认识实习和新生研讨课;在四年级安排校企联合进行IT项目实训。每个该类项目作为一门课程单独计分。

  课程群类项目:主要以项目为载体加强本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与应用。本类项目结合个人工作和团队工作,同相关课程的关联紧密。作为一门课程单独计分。

  单门课程类项目:为单一课程开设的项目,如专业课中的课内实验和课内设计等。

  2 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建立企业参与实践教学的设计和实践教学过程的机制,确保实践模拟的准确性及实践的广度、深度和技术上的先进性。

  对实践类课程采取基于项目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软件设计开发环节及相关规范要求,培养学生软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能力、软件编程和测试能力,训练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编写软件文档的水平,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毕业后能成为IT行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课程实验(单门课程类项目):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提高相关课程实验教学中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题目比例。在基础课程实验中,主要为验证性实验,主要为验证、理解、掌握课程的知识点服务,但也需具有一定的设计能力,这类实验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高于15%;专业方向课程中,要求学生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其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高于50%。

  课程设计(单门课程类项目或课程群类项目):本课程体系安排7个课程设计,其中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和软件项目开发课程设计为独立教学环节(课程群类项目),校企合作联合指导,集中进行。其余5个课程设计安排在相应的课程中(单门课程类项目)。教学内容根据相关课程群而设置,体现课程之间的紧密联系,学生也可以自行设计项目内容,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真正地作为主体参与到实践中,主动地去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之间的关联,培养其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工程能力。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 打赏支持
369人赞 举报
分享到
用户评价(0)

暂无评价,你也可以发布评价哦:)

扫码APP

扫描使用APP

扫码使用

扫描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