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bPlus知识库 互联网 互联网+ 文章
锻炼产品经理思维方式丨明确自己的目标

邻居家的哈士奇在吃没有吃过的东西之前都会先舔上一口,狗熊在吃猎物的之前得拨弄一下猎物看有没有死,三岁的小孩子都知道在洗澡之前先用手试探一下水温,这都叫做预测。预测的作用是,帮助你根据预测的结果来进行下一步的行动。于是遇到危险时候哈士奇会跳开,狗熊会把没死的猎物拍死,小孩被烫了会哭着叫妈妈。这些都是动物的本能的试错反应,有了这些试错的反应才能让生物在生活中避免各种各样的危险,生存下去并得以进化,然而本能反应不一定对我们都是有益的。比如说做事做错了就想不承认,被人打了就立刻打回去,这些非但不会对事情的发展起正面作用,反而会使得事物往错误的方向渐行渐远……

然而奇怪的是,往往在发生后面的这种本能情况时候,我们都不自知,反而对自己的状态很满意。以前我工作的时候就是这样,事情不管做的对错,就盲目的跟随着自己的习惯,不停的往下发展。比如因为自己的拖延症,把应该干的活拖了很久才干完,整的很晚,把活儿干完了以后,还对工作非常满意,对自己说:"你看,我多么勤奋,整个公司都没有我加班加的更晚的了。"直到有一次的工作总结,在面对自己应该交付的任务上那无数个X以后老大问我:"请问,你这段时间的产出是什么?"的时候,才幡然醒悟,原来我只是自己感动了自己而已。更可怕的是,这是个恶性循环。做的挫,加班,没时间思考,更挫,加班,更没时间思考……尽管老大在我身边喊了将近半年,我才在那个时候开始写工作日志(见光有方法论怎么行?工作日志帮你更好的搞定工作!),工作才有了起色,每隔一段时间去看看,自己什么地方做的不对,然后尽快改正。

工作日志里面最重要的部分在于两个:预期产出和实际产出。这就是今天要说的做事方法,首先是确定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就是问题的范围,这个上一篇文章:产品思维方式系列001—《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是本好书嘛? 里面我就说过,在此就不多做阐述了。然后更重要的是,要始终明确自己的目标

拿我最近招人的事情说,招人一般都是多方面的考核,招聘产品主要关注的是:知识面,然后是逻辑思维,然后是语言表达能力,然后是个人习惯怎么样,总结和改进的能力怎么样。于是我设计了一套问题,比如说,最近看了什么书?你信息来源的渠道有哪些?每次面试人的时候,都问那一套问题。我发现,我问的问题如果别人能够回答出来,并且说到其它地方,我的思维就容易被带走,就迷失了自己问这些问题的目标,不知道应该问什么了。然后我观察了我老大面试人的过程,发现他总是能够问到别人的要害,直到别人回答不出来为止。直到今天我又采用同样的方法面试了一个人以后,我老大跟我说了一下我面试中的问题,我才恍然大悟。

我的问题在于,缺乏对问题的基本预期。比如说如果问候选人在看什么样的书?我就容易被忽悠,如果别人能回答出问题,我再问问内容,基本过关,我就不会继续问了。

这是非常错误的面试方法,因为我没有获得我想要达到的目标。问问题的时候,需要对问题有个正确的预期,就是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别人回答了以后,如何对他的回答进行判断?能不能得到想要的答案?比如说候选人告诉我说他看完了《点石成金》,那你就得问,读了这本书的收获是什么?候选人可能会回答一些套话:比如说不要让用户去想啊,不要巴拉拉扒拉……如果答案非常虚,就得落实,让候选人举例子,不断追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面试的人会撒谎,面试的时候应该假设别人说的东西都是不可信的,比如别人说设计的过程,每个人都能说清楚这个过程是什么样的,但是实操可能就不是这样了。需要候选人自己举一个例子,将过程给带入,说明自己参考了哪些东西,为什么?这个东西怎么怎么好?那么这个东西好的原因是什么?实操的问题,一般人很少能够编的有整体有细节了。

所以回到刚才说的关于看什么样书的例子,就得问读了这本书以后对你个人有什么样的提升?如果候选人举不出例子,答不上来,就没必要纠缠,可以依次做出基本的判断。这样,几个回合下来,候选人的资质如何就很清楚了。

在做产品的过程中出现类似的很多乱七八糟干扰思维的东西,然后我们就奔东跑西,在忙碌中疲于奔命,忘记了自己最初的想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时候,就得时刻提醒自己记住,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目标,究竟是要干什么。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 打赏支持
94人赞 举报
分享到
用户评价(0)

暂无评价,你也可以发布评价哦:)

扫码APP

扫描使用APP

扫码使用

扫描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