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月13日AI微课堂中樊笑阳老师讲课内容,整理出来供大家学习参考。
先自我介绍一下吧,我从前年开始,先后在阿里和百度的创新中心工作过。主要工作是在从无到有地建设创新中心,并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人工智能从总部到各个地方的布局,搭建渠道、品牌和运营团队,并跟当地政府在这一块领域合作一些活动等,这个工作就是在推进整个产业链的建设。
在人工智能这块,我们基本上是全国最早一批非技术人员在推进这个事情。不敢说(自己)是专家,但是基本上也算是比较资深的。 今天的活动主要跟大家讲一下当前政府政策、人工智能的发展情况,还有企业在里面的一些发展机遇。
从2015年开始,人工智能先后进入一个相对比较火的阶段。尤其是今年,国家国务院发布了一个关于人工智能的整体规划,这个规划成为了引燃点。从这个人工智能整体规划之后,还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文件,目前把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还有科大讯飞,钦定为四个人工智能重点发展的企业, 其定位就是对标的就是美国的微软、谷歌,还有苹果这些企业。预计从2018年开始,全国各地关于人工智能的政策、投资、补贴,以及整个产业的落地,都会非常快速的进入到一个产品布局的过程当中。
在这个7月份的国务院文件发布之前,其实BAT已经在布局这块的相关产业,但是因为这个事情通过政策的推进,把他们整个趋势给加速给引燃了。这个国务院文件发布之后, 在7月十八号,百度和阿里几乎同时在北京发布了自己的人工智能大会。百度叫AI开发者大会,阿里巴巴叫中国人工智能大会(编者按),他们把自己的几个重量级的产品全部发布了出来。因为我对百度比较熟,所以你给大家说一下,百度在全国走得是最靠前的,所以腾讯阿里在后面可以说是紧跟它的脚步,然后整合自己的战略,然后再推进人工智能,所以我们先讲百度的案例。通过百度的这个案例,然后结合国家政策,然后结合整个创业,还有整个产业链的建设,聊一下这个事情。
今天这次主要是说的几个部分,一个是人工智能的介绍,先对人工智能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人工智能是什么,是用来做什么的等等;第二个就是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第三个就是政策解读,还有第四个是案例的解读。
首先人工智能是一个什么东西呢?他不是一个新鲜的东西,1943年麦卡洛可(McCulloch)和皮茨(Pitts),这两个科学家提出了神经网络的概念,这算是打开了AI的大门。它主要是整搭建了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的雏形。1956年的时候,以麦卡赛、明斯基、罗切斯特和申农等为首的一批有远见卓识的年轻科学家在一起建立了这么一个专门的学科,叫人工智能,标志着这门学科真正建立。
标志性事情除了这两个,后面还有一系列,包括IBM,包括还有后面的Google他们发布了一系列的产品,还有各个大学他们建立了一系列人工智能相关的学科。但是重点还是这两个事件。而人工智能在这块儿主要是分为人工和智能, 通过工具改变自然的能力叫人工,还有就是人类工业时代后的工业生产系统统称为人工。 智能会涉及到很多,它主要涉及很多意识、思维、人本身的智能、还有科学、艺术,计算机语言等。著名的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尼尔逊教授对人工智能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人工智能是 “怎样表示知识以及怎样获得知识并使用知识的科学。”
对我们来说,人工智能就是机器模拟人类智慧的过程,包括他的思维,生理,习惯、行为,他里面包含了很多,有感知、有理解,有创造,有规划,有战略,有思考和表达,它是整个模拟人类的智慧的过程。
那么作为机器,他是怎么去模仿人类赖于生存和人类引以为傲的这些技能呢? 它主要是通过我给大家发这个图片来解决。 首先它是通过前端有硬件去获取知识获取数据,然后通过计算机和大规模算法云构建形成一个系统。 前端后端搭建起来之后,人给他制定一个算法和系统运行规律,它可以跟人类互动,它可以听懂人说什么,你在跟他交流什么? 最后他会回应人类,达到这么一个目的。
为什么说人工智能是除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还有这几百年的工业时代, 这两个时代之后,最容易的颠覆人类社会的一个事情呢, 因为他本身是在颠覆人类的学习技能。
我们在和动物相比较的过程当中,人最骄傲的是,我们是有自主意识去学习和创造,像舞蹈、音乐,还有艺术的创造,也就是说我们的学习能力非常强。但是机器出来之前,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机器会像人一样去学习,去思考。
在互联网形成一个大量的一个神经元之后, 对人类最大的颠覆就是这句话,我给大家发的图片上写的, 就是颠覆性,大规模知识学习的变化。通过大规模大数据和语音储存、云计算,颠覆了人类在学习过程当中和社会的关系,所以这个是AI革命的本质和真谛。
通过这张图,大家能够更加清晰的看到机器是怎么去学习人类的。他首先去捕捉个体的数据,当个体成兆上万亿的数据积累起来之后,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包括BAT,他们的搜索,他们的服务积累足够量的数据的时候,不管是个人的数据,还是机器的数据,还是工业制造的数据, 积累到足够量的数据的时候,它会进行群体性模拟和分析。在这些数据出来之后,就会很清楚他会有什么样的特征和规律,并每一个数据元都非常清晰。所以它就可以根据群体性的模拟规律,来给每一个个体性的规律来进行预测来进行指导,然后帮助它来进行一个决策并指导。
当这个结果具体到个体之后,他在反补到优化和更迭。就像这个箭头一样,进行一个决策优化和更新, 来优化个体的数据,优化个人的数据之后,这个数据和群体的数据就会按照它之前模拟的一个结论和导向来进行下一步——进行在一个群体性的模拟, 在逐步优化群体性的演练,这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除了刚开始说的大规模的神经网络的算法的构想,还有神经元的算法的提出,还写了几个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非常重要的里程碑的事件。
在这么多事件当中,为咱们所知的,最重要的几个事件就是1997年IBM的超级计算机,深蓝首次战胜人类的世界棋王卡斯帕罗夫;还有一个,就是2012年谷歌研究人员从YouTube提取一千万个未标志的图像中之后,自动捕捉和识别带有猫的照片;还有就是目前比较火的,Alpha Go围棋战胜李世石,这标志着人工智能的新纪元。
前面人工智能是什么已经解释的很清楚,那它具体是怎么落地的,他通过哪些科学来落地呢?它主要通过三个,一个是应用范畴层面,一个是科学范畴的层面,一个是研究范畴的层面,具体解释如下图。
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潜力非常巨大,但是在目前来看,全世界是一个什么状态呢? 很简单,就是美国和中国在各自引领东西半球人工智能的发展。那传统的巨头包括日本、德国、法国、英国,他们在这块儿是远远落后于美国和中国的发展的。短期内的局面是美国领先,中国超越,后面这些传统的强国跟随着两个巨头在进行发展研究。中期而言,未来美国的成长速度的会比中国的成长速度要慢,中国在逐渐国际化的过程当中通过人工智能来构建自己的游戏规则。
我们知道互联网时代中国没有多少的话语权的,而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为什么会有一个后来者居上了一个态势呢?在国务院国务院制定的政策里面,他甚至都会写进去,在2030年中国成为世界人工智能的中心呢?是因为现在主要是美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在推动这个事情, 而这些企业之间的实力的差距会越来越小。 包括Google, Amazon, Facebook, Microsoft,最近两年都在疯狂的收购人工智能的创新型公司。跟他们对标的中国企业是谁呢? 是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还有科大讯飞。这里面政府来辅助引导,然后通过企业来推动中国和美国人工智能的竞争。谷歌对标的就是百度,亚马逊对标的是阿里巴巴, Facebook对标腾讯,苹果公司和华为也在自己的领域激烈的竞争。科大讯飞作为一个专业的语音输入公司,基本上还没有介入到这个巨头的竞争当中,先不说它了。
中国和美国在人工智能的竞争当中,为什么说目前是美国领跑中国超越,中期(5-10年之后)中国会迅速超过美国并开始制定游戏规则呢?因为中国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有15亿人口的使用场景,而人工智能最大的问题,它和互联网最大的区别,它需要数据的场景化,因为人工智能需要大规模的场景化数据来支持。
这15亿人口,从不同的阶层、不同的使用场景,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不同的海拔、不同的环境,他有最丰富的人口基数来提供数据。从技术积累上而言,全世界有一半儿,43%的人工智能的专利是由华人书写的。从资金上来讲,最近这几年中国的天使投资的发展或者产业基金的发展,政府在推动这方面的投入,已经达到了,和美国基本上不相上下的程度。 从总市场空间上,咱们国家是具有唯一完整工业体系,从工业体系里诞生出来的数据,还有这种算法是美国短期没有办法去比较。
百度、阿里、腾讯和科大讯飞,他是咱们国家选择的四个对标扶持型龙头企业。他们的战略汇总成一句话就是,百度在前面投入,阿里跟进性投入,腾讯战略性投入,讯飞是一个专业语音方面的投入。以BAT主导的人工智能如截图。
从这个图,我们能很清楚地看到,BAT在里面的布局,他们都是在布局AI基础层。基础层是一个什么概念, 基层类似于城市建设需要道路、电灯、水暖,基础层的市场是最大的。通过基础层的建设去升级到技术基础和应用层,他们通过自己的产品,百度的无人汽车,语音搜索、人脸搜索、还有阿里的电商等。具体的场景包括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能楼宇、物业、汽车、钢铁厂、铁路、金融、政府部门,通过他们提供基础层的技术和构架,通过一系列服务和合作来获取数据。
从技术层面上来讲,整个的一个竞争格局。那么以后五到十年,或者十五年之内的一个发展格局,究竟是怎样的呢?从两个维度上来说发展趋势,一个是技术突破,一个是应用价值。首先技术突破,第一个阶段从2018年开始未来3-5年,服务智能和技术服务的进步,服务放入具体的使用场景当中,通过BAT基础构架和产品,来给消费者做服务,做产业升级和传统企业的转型,而服务智能会带出来整个配套产业的出现,会带来海量的应用场景和服务程序。未来5-10年,技术突破主要是技术科技理论、硬件领域和科技算法的突破。
除了今年7月份,咱们国家在人工智能上面颁布了整体的规划,其他国家他们也没有闲着,他们也在通过法律和政策来建立自己的产业,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美国在计算机协会发布算法透明和可责性七项原则, 致力于解决算法歧视;欧盟建立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的民事立法,德国成立全球首个自动驾驶汽车的伦理法案;韩国在积极建立机器人基本法,探索机器人相关法制问题。我们国家颁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内容如截图,文件大家可以打开看一下,主要是四个方面: 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很多朋友问过我,这个整体规划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它跟创业者是密切相关的,投资人的投资方向,当地政府颁布的政策法规,还有落地人工智能产业布局的建设,这是密切相关的联动的行为。 在里面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这两个跟我们作为一个创业者或企业,关系不大,因为那个是政府他们要去做的事情。 但这个重点任务就代表着里面所有企业需要去转型,需要去提升自己,包括创新,需要提升自己的这个方向和保障措施,就是整个所有企业,他需要通过这么一系列产业建设,来搭建自己的产业优势,这个是和企业密切相关的。
在以前政府发布的所有文件当中,很少出现这几类文件,第一类就是他专门给一个产业发布一个文件,不管是互联网+,还是起传统企业转型,还是一带一路,亚投行的成立,很少面对一个产业去做一个专项的文件。第二个就是他很少在一个文件里面,通过大量的详细的一个部署,还有它里面用大量的比如说是重大战略、还有核心驱动力、社会变革、还有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还有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它很少用这么多的鲜明词语来表示一个产业的重要性。这恰恰说明了在人工智能这个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重要。
为什么这次咱们国家把这个人工智能看得这么重呢?这是因为有几个原因, 最大的一个时代的背景原因就是,中国过去在世界上没有话语权,包括工业时代,还有互联网时代,还有移动互联网时代。为什么没有话语权呢,因为我们国家实力不够?而现在不管是从经济,还是科研,还是从当前企业巨头来讲,我们的国家日益壮大了,需要走向在制定世界游戏规则的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一系列的动作包括一路一带,亚投行,去产能,制造业转型等。但这些并不会具体到我们该怎么做的,它只是一个方向。 并不是喊一句我们要实现“互联网+”,那整个社会就“互联网+”了。 它并没有真正的落地,因为他缺少一个以产品为导向,以所有服务为导向,还有整个产业链建设,缺少这么一个东西来落地,互联网+也好,还有之前的那一整套政策,都缺少这么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是谁呢?这个东西就是人工智能,因为人工智能,看似高大上,后面会说到他具体的产品有哪些,他其实是一个很脏很累的一个活。它需要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来切入到所有人的生活场景当中,同时还需要所有搜集数据的硬件和设施。具体到人的生活场景当中,去更迭这个城市,去让这个城市变得更智慧。在这个事情当中,政府专门发布了一个面向一个行业的整体规划,那么这个整体规划就显得非常非常的重要。
因为这是我们国家之前喊的所有口号和重大战略落地的一个产业,包括以后中国和美国竞争,在主导全球发展战略当中,它才能落地。 为什么说了这么多?为什么中间会用这么多标红的字语,是因为人工智能非常非常重要。
它重要到什么程度呢? 它重要到甚至就可以这样说,所有满足这几个标准的企业,都需要向人工智能转型。但是整个战略还有战术,还有其它他可以应用的技术和应用层面以及算法,他是不一样的。但是整个方向是所有的企业都应该去思考的。
这些企业包含了中国社会的目前主流的各个行业,比如说交通、汽车、楼宇、政务、铁路、能源,煤炭、游戏、互联网、互联网+,还有餐饮、学校等各个方面。对人工智能而言,它代表着不同的使用场景。 企业如果想建立自己的优势,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使用场景、算法和技术,并与BAT对接,把技术嫁接到自己的使用场景当中去建立自己的优势。
那这个就是刚才说的,他适合哪些行业去转型升级呢?它适合刚才说的所有这些行业,但有个共性就,第一个是行业本身存在持续的痛点,比如说钢铁、煤炭、交通、餐饮;这个第二个就是商业流程本身具备数字化信息输入的可能性,比如文艺创作它就不具备数字化的可能性。第三个是商业流程比较比较少,它受到整体商业环境的影响,能够提供一个很好一个土壤来进行数据的采集。
因为这个文件非常的长,时间有限,我就给大家截取一些最重要的内容来说一下。如果有什么疑问大家可以在群里面沟通,建议大家把文件打印出来好好阅读。因为目前来看,这是中国最大的趋势,就是人工智能在各个产业的几个发展方向,所以创业者们可以在群里面去沟通一下。
比如说作为人工智能学习者,或者想去了解或者想嫁接AI到自己的行业的中小企业,或者是创业者,他们具体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这个文件里面写得非常清楚,红字已经标志出来了。一个是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主要研究基础理论、创新平台、高端理论建设。主要是国家列出的50所高校,如清华、复旦、各个交大、北航等,从基础层面突破。第二个是培育高端智能经济, 这个跟所有企业密切相关。
目前基本上除了互联网企业,大部分企业都处于一个传统企业的传统模式。传统企业的模式跟互联网模式和人工智能的思路以及逻辑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又不能作为一个企业去研究人工智能,因为门槛太高。我们应该去直接把BAT已经研究好的东西放到我们的场景当中,这个里面就产生了庞大智能经济。
这种类型的企业就类似于智能经济,智能经济有比较好案例就是美团和饿了么。 我去吃饭的时候,原来是我要下楼去吃饭。而他们在经历了整个的逻辑思维变革之后,他们就能产生大量的数据把线下和线上融合,直接渗透到所有餐饮店,就构成了餐饮行业的智能经济。针对餐饮行业的智能经济还有很多玩法,都需要嫁接到BAT的研究成果上,应用到具体的每个场景中去。
第三个就是建设安全便捷的智能社会。怎么理解这个智能社会,首先它跟在智能经济里面通过企业来搭建智能经济是不一样的。 智能社会是从政府角度来出面主导的,包括了智能校园、智能交通、智能物业、智能楼宇等还有其他很多。通过政府职能来更迭社会的这些基础设施,通过基础设施等人工智能化来构建来一个智慧城市和整个智能社会的生态。
举一个比较知名的案例,是最近百度和雄安签订了一个全面合作建设智能城市的协议。通过百度大数据云平台,无人汽车语音识别的应用场景,从雄安这个空白的城市搭建智能城市的标杆。还有就是阿里和上海地铁打通了支付、人脸识别的智能应用场景。百度也和山西省签订了一个人工智能和个大数据的合作框架。他们通过参与社会基础建设来搭建智能平台体系。
第四个就是人工智能和居民融合,这个就很容易理解了。
第五个是广泛构架智能化基础设施体系, 类似于家常,就是网络大数据以及计算机基础硬件的升级。
第六个事情就是巨头们现在在做的,针对重大科研项目领域,就是投入巨大资金跟政府以及高校合作来进行科研工作。
这就是为什么说大家要打印出来,自己一定要去详细的解读,可以加我微信来跟我沟通或者直接在群里面沟通这个事情。这个文件非常的长的一次,一次活动可能说的不是那么明白。
那咱就加快速度,捡重点的往下说。
刚才说了这么多,一个是是人工智能为什么这么重要;第二个就是作为企业和创业者如果应对, 针对这里面的每一个方向对号入座。其实这六个条款里面都写的非常详细,都有数千字详细地分类解说。比如说,智能社会里面的语音识别在不同场合的应用,这个是文件里面有详细的记录和规定的。然后还有就是重大科技项目,哪些重大科技项目需要去公关和攻克呢。 这个也是文件里面的第六点。 第三部分就是,我也明白这个的重要性,我也知道了怎么切入又进去,那么它的市场空间有多大?这里面也写得非常清楚。
在2020年,咱们国家给咱们所有的企业和参与这个领域的广泛社会力量,制定了一个经济要求。 从去年开始,并制定了一个为期13年的发展规划,自从2007年到2020是一个阶段,2020年到2025年是第二阶段,2025到2030年是第三阶段。
第一阶段我们需要做的是,让人工智能成为新的经济成长点。然后在里面搭建基础的法律法规,还有政策支持,还有行业的要求,行业落地场景使用标准以及配套方案。
通过社会所有人的力量,去搭建一个人工智能初步的一个产业生态,咱们现在目前还没有这个产业生态。据我所了解BAT在积极搭建符合它自己利益和战略这个生态体系。目前各个省市,上海、北京、投行等相继发布了人工智能政策的支持。三年之后就要求这个产业必须搭建成熟,要形成产业标准,包括骨干企业,还有创新体系。并且要达到的市场规模,产业和核心产业的规模到1500亿,带动相关的产业规模要达到一万亿。
我们一直在强调的是现在目前我们还没有这个产业生态,要通过3年时间来搭建,也就是说所有参与到这个人工智能产业中的企业成长速度、巨大的市场空间以及政府的推动是非常庞大。
第二步,2025年的时候,基础技术理论实现重要突破, 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实现智能医疗、智能城市、智能农业等体系。怎么转型智能制造、怎么切入智能医疗,文件中写得非常清楚? 这里只能说大体趋势和方向,它的核心产业规模是要超过4000亿,带动相关的产业规模超过5万亿。这个可以算一下,从2017年到2025年,从2025年到2030年,它的成长速度有多快。 这个这个政府的角度来讲,只能制定偏低的目标。因为这样他们可以说是“我超过了预期制定的目标的百分之多少”,而绝对不可能比制定的方向比较低,也就是说过到2025年这个领域里面所有制造业的成长是很快的。
第三步就是到2030年, 实现理论成熟、技术成熟、应用落地,我们国家要成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并取得明显成效。中国要和美国在平分秋色,未来在争夺这个世界的话语权的时候,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步棋。
2030年国家规划这个的时候还不光是考虑到经济发展的问题,更多考虑到2030年中国经济体量,一带一路的建设的进度,以及目前中国政治环境和国家发展态势。这个产业值多少钱呢?文件中说的是核心产业达到一万亿,带动相关产业达到10万亿。
这个文件写得非常清晰,我从中摘取几个解释一下,基础理论里面写得很详细。比如我是学校,交大、西科大应该从哪些方面参与,第一是要构建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体系;第二点新一代人工智能关键技术体系。
如果是投资人、产业建设者、政府和众创空间孵化器相关从业者,统筹布局人工智能创业创新平台。
如果是培训机构,可以作为第三方跟学校合作, 许多学校需要第三方在这方面的服务来实现人工智能教育体系,通过跨行业的技术培训来落实到具体的行业当中。
比如跟万科、绿地合作,建立整个无人汽车、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智能小学系统,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方向。
依次类推,医疗、智能制造、地产商、小区物业等都有各自的做法,这里不一一再说,有需要的可以在群里@我交流。
政府在里面,在财政领导、知识标准、产权支持、法律法规、中央/国务院政策等扶持中小企业实现转型。从2017年产业基本为0的基础上,到2030年的相关产业规模超10万亿,这里面需要非常多的人力物力、大量的中小企业、政府支持来投入。
对BAT而言,所有的场景是一样的,基础的算法、硬件是巨头在做的的,在算法的基础上产生不能的方案,应用到不同的场景当中,在不同的场景产生不同的数据,再返回到BAT。我们要考虑的是在巨头的带动下如何壮大自己。
再讲几个具体案例,百度和乌镇进行的智慧景区的建设合作——人脸识别售票,游客可以百度地图上打车、购票、导航,通过人脸识别直接进入景区。
这是智慧交通的案例,跟交通部门合作,把Uber、滴滴、OFO和摩拜数据整合,百度提供一个完整的整合数据和云平台。百度阿里腾讯技术并没有区别,只是针对不同的优势产业扶持力度不一样。
还有就是无人驾驶汽车的案例, 无人驾驶汽车需要相关硬件探测周边信息,这个硬件会衍生一个庞大的行业来提供。
(根据樊笑阳老师演讲录制,部分段落有删减改动)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