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bPlus知识库 互联网 互联网+ 文章
产品新人成长日记之有过辛酸血泪,最终苦尽甘来

去年今日,是我正式入职场的日子,干的毫无疑问是我的老本行,服装面料行业,本科在读完纺织工程专业,阴差阳错,去了意大利读纺织工程管理的研究生,然后去业界小有名气的服装公司实习,那天天很蓝,公司环境给我的感觉,只能用优雅惊艳来形容,朋友知道了各种替我开心和赞誉,但只有我知道,我不开心,以至于后来一毕业就马上回国投身互联网了。

和很大部分人一样,高考之前,我们心里只有高考,天真如我,梦想大概是纠结去清华还是去北大吧,小地方的孩子这点其实挺吃亏的,大城市里的孩子们都在认认真真研究学啥专业,我就挑了个我分数所能达到的最好的大学,而专业,那个学校最好的就是我的选择了,我的大学时代,适逢移动互联网的爆发时期,大一时还流行的诺基亚到大三时就被淘汰了,看着互联网行业风起云涌,我知道了乔布斯,BAT,雷军,张小龙大神,当然,还有毁誉参半的罗永浩,这一批人通过一个个互联网产品影响了很多很多人,让很多人享受到互联网的便利。

当慢慢的认识到自己想要成为什么人之后,我是有点郁闷的,因为我和很多人一样,也是有一颗想通过握住互联网的大潮,做出能给许多人带来便利的产品的心,而在低下头看看自己所学的东西,似乎与我想做的事情没半毛钱关系,当时我并没有深究,觉得这些事情都要靠敲代码才能实现吧,而考了三次C语言才过的我,也就只能郁闷了,于是只能用看闲书这种方式来排解心中的无奈。所以图书馆是我最常去的地方,不过和身边朋友不太一样的是,我几乎不怎么看本专业的东西,毫无例外,考试成绩一直不温不火,勉强够毕业的,我觉得这也就够了,因为我知道毕业之后我不会再从事我所学的这一行了,当然,发生了意外。

男人改变世界,女人改变男人,这句比较直男癌的话某种程度来说是对的,一个姑娘出现在我的生命中,改变了我的既定道理,抛开过程的坎坎坷坷不提,结果就是几乎门门挂科,英语也早已忘记的我在大三上学期准备出国,不为其他,只因为她要出国了,综合考量之后,我只能申请我的本专业出国,这样是最稳妥的办法。

于是,重修大学前两年的课程刷绩点,拿起放下生疏的英语备战托福,不得不说,爱情的力量总是伟大的,结果就是大四下的时候,我成功了,当我如此轻松敲下这段文字的时候,能想到的是每次5点起床买早饭到自习室的身影,每天晚上12点和复习考研的大学挚友吹着牛逼旁敲侧击的秀着恩爱的回寝室睡觉,那段时光,无疑是大学四年最最充实的岁月。早起一起买包子的球哥,满嘴鸡汤的炮哥,曾经一起奋斗在2146,最最可爱的人们,你们还好吗?

人生就是因为起起伏伏才更有魅力吧,在我觉得一切都朝着美好明天发展的时候,我们俩决定从此不再联系了,讲真最心酸的时候在宿舍阳台上看着楼下,是有点跳下去的冲动的,冷静下来之后,知道出国的事情已经定下来了,就只能硬着头皮上了,没有太多惊喜,到了一个幽静的意大利小镇读着研究生,闲暇之余,我开始思考自己到底要干嘛了,这时候我第一次接触《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本书,我终于看到一丝希望了,一丝通过互联网这个工具,给更多人带来便利的希望,原来,除了写代码,还有一个叫产品的岗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好在因为个人一直习惯自学,所以在没人带的情况下还是摸索到了一些途径来学习这个行业,接下来就来说说在没有人带的前提下我是怎么在这一行里摸爬滚打的吧。

第一步:心态篇

1:出发,永远都不会晚,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刚一接触这一行的时候,是郁闷的,因为觉得自己耽误了很多时间,如果大学时候就能了解这一行,及早的去互联网公司实习,那是不是有可能毕业之后直接去BAT或网易这样认真打磨产品的公司呢?后来随着看到越来越多的产品人的经历,尤其是了解到已被封神的张小龙做formail和微信时对用户心理的把握时,我反而释然了。

产品这一行,当然越早接触,可能会让你一开始的起点更好一些,但是往长远看,这一行考验的是对人性的把握,记得罗振宇在16年跨年演讲中一句话挺有道理,“现在创业的人越来越年轻了,似乎老家伙们是要被淘汰了,但是我是很自信的,因为我们老家伙们有一个年轻人没有的巨大优势,就是对人性这东西的了解”,可能是自我安慰吧,现在觉得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你之前所有走过的路,看似是没有用处的,但是所有的生活经历对你造成的改变,无时无刻会影响你对事物与人性的判断,做产品,这很重要。

所以,由衷的告诉那些想转行做产品的人,想好了就去做好了,出发永远不会太晚,我们不是过了25岁就要去死,我们虽错过了直接走直线的机会,但是我们以为的耽误了的时间早已化作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他们会影响我们之后做产品时的很多关于取与舍的判断,而这很重要,所以大胆做吧,出发永远都不会太晚;

2.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择高处立:由于没有学校设有产品专业,所以这个岗位看起来没有入职门槛,这也造成这行越来越鱼龙混杂,抱着什么想法入这行的人都有,尤其是这两年互联网的热度持续增长,很多人抱着赚高工资的心态入了产品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立场,我不否定谁,只说我自己的看法,产品这个行业入行虽容易,做到优秀很难,做到极致更是难上加难,而且由于在跨越瓶颈更上一层楼时需要对产品抱有百分百的热情与投入,单纯想赚钱很难会有这种坚韧与毅力,所以我欣赏择高处立的气魄,在这一行当里,太多精益求精的前辈倾注自己的青春与激情,只有敢于发上等愿,想着通过互联网让更多人生活变得更方便得大局观,才有可能让我们在产品的路上越走越远;

就平处坐:这点其实是在工作过程中更深有感悟,我们一开始以为的产品工作叱咤风云,改变格局,分分钟好几亿上下,后来发现,公司里有一个职位叫产品总监或者CEO,我们一开始臆想的产品经理的工作绝大多数情况是CEO或产品总监要做的事情你要做的可能就是某一产品线上某一模块的小修小补,这种情况下心态要放平。尤其是产品新人,在你还没有通过具体的事情让上级或老板信服从而委以重任之前,闭上嘴巴,低下你高昂的头颅,在你的岗位把属于自己的工作做好,正常的领导都不傻,会知道谁能干活,当然,你也会遇到很多不正常领导,这种情况下,考虑好得失,没必要纠结,当今天下,非主择臣,臣亦择主也,都是双向选择,如果打工,也要有为自己打工的心态,此即就平处坐;

向宽处行:我们要对自己严格要求,但不要把对自己的要求强加于别人身上(昨天又这样对待团队成员了,反思),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产品和技术似乎是一对死敌,你觉得改个需求很正常,他觉得你需求老是变,这种情况下多站在对方角度想一下就好了,我们做产品的都有这种感觉,自己需求确定下来了,画上一个棒棒的原型图,然后怎么看怎么美,给领导一看,被骂个狗血喷头,又让修改,这时候我们头顶肯定一万头什么马飘过,自己好不容易搞出的成果被别人推倒重来总是极其不爽与火大的,推己及人,我们让技术重修改一下的时候就和我们领导让我们重新画原型一样一样的,所以呀,屌丝何苦为难屌丝,都不容易,相互理解,此为向宽处行。

第二步:工具篇

一开始接触产品的时候,和很多新人一样,觉得产品所需的工具实在太重要了,所以疯狂的学习Axure,Xmind,MindManager,mockplus,Visio等主流软件,后来回归理性,才理解这些工具其实都是辅助你完成自己对产品的构思的,产品思维才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后来,发现很多优秀的产品经理有些都是只用一个Axure的,更觉得工具是产品人的术,而产品之道才更关键,而工具之所以被大力吹捧,我想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对公司来说,这些产品工具会降低招聘成本,因为产品思维对一般的面试官来说,把握不好,而工具就好把握的多,所以对产品新人来说,要理性学习产品工具,产品工具够用就好,不要本末倒置。

总结下来,

Axure,mockplus:画原型常用工具,前者功能多,PC,移动都适用,可实行复杂交互,后者操作简单,模块直接拖动,缺点是复杂交互不可用,只适用于移动端;

Xmind,Mindmanage:信息图,结构图,脑图工具,功能基本相似,差别嘛……mindmanage不好找破解版;

其他:Visio,脑图等,visio画流程图,用例图比较方便,功能很强大,可以研究研究,其他产品工具有空都可以研究研究

第三步:入门书籍,教程

入门级书籍推荐:我是从广为流传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开始入门的,其他的还推荐《结网》,《用户设计要素》,关于书这一块接下来在产品人应养成的习惯里再做探讨;

入门教程:教程这一块推荐蚊子老师刘文智的产品经理深入浅出,蚊子老师总结的很好,对新人朋友尤其适用,里面也解答了很多产品新人的迷惑,而且通过蚊子老师的qq群也结识了很多产品小伙伴,大家经常谈论产品的问题,

这种氛围难得可贵;关于Axure的学习,推荐小楼老师的产品经理从入门到精通,这套教程系统的讲述了Axure这个软件的常规用法和高级玩法,大家可以看看,学习一下,根据自己对工具的要求来学习这套教程。

第四步:实战

这一篇内容实在太多了,这里就不写了,有机会再写吧,就说几点建议吧

1:在公司,要么狠,要么忍,要么滚;

2:看到合适的招聘,多费费心在简历上,可以附上目标公司的产品体验报告,如果能给出具体的计划,时间表就更好了;

3:做成牛逼的事情之后,你才是牛逼的人,你说出的话才有人觉得牛逼,顺序不要搞颠倒了。

写完这些,我还想讲讲我所认为的产品人应有的习惯

1:优质碎片化搜寻信息:

在今天,信息是过盛的,只要你用心寻找,总能找到你需要的知识,随着对互联网资讯的越来越渴望,信息渠道从网易新闻慢慢的转到了当年的知乎,产品100,36氪,虎嗅等优秀互联网社区,(作为一个曾经的知乎深度用户,这里要吐槽一下当下的知乎,灌水晒胸照越来越多,曾经写回复的人严谨答题,看客用心点赞,当下却劣币驱除良币,好好答题的作者可能还不如一张美胸照赞数多,虽然这是知乎从内邀制变为开发社区带来的一个必然结果,但是还是让人担心会不会重蹈曾经贴吧,豆瓣的覆辙,开放的同时,怎么做好优质内容的整合是一个需要严肃考虑的问题)。

除此之外,产品人应该有一颗特别开放的心态,多去浏览各种资讯,优酷上的《罗辑思维》《鸿观》等自媒体节目虽然最近被吐槽的越来越多了,但是从大学时候就开始坚持看到现在了,感觉对产品新人来说还是不错的自媒体,(PS:罗胖和papi酱的那期没看,觉得光明正大赚钱很正确,但是既要当碧池,又非要立牌坊的做法让我有点不爽),总之,每个人都有对自己口味的自媒体视频,多去找找,总能发现一些会给自己带来启发,从而引发你进行深度思考的节目,最近发现《奇葩说》也蛮有意思的;

2:阅读的习惯:

如果让我说我觉得挺庆幸的事,一是有一小撮交心的伙计,一直坚持阅读的习惯,很难功利的说读书有啥用处,于我而言,每个人人生都是短暂的,短短几十载,别人耗费数年心力,把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写在让我短短几天就能读完的书里,让我更短时间内去体会本该更长时间才能体会到的感悟,这无疑是让我的人生更长了。

产品往深了究,其实是在研究人,所以读书也没必要局限,涉猎广一点为好,大家力推的广有好评的如最近很火的凯文凯利的必然可以读,其实我觉得他之前的失控更好一些,被很多人不齿的玄幻小说我觉得也可读,只是需花的精力和时间不同,闲下来,偶尔看看玄幻小说里男主开主角光环,路遇神仙洞府也别有一番风味,但要知道哪些书略读,哪些书精读,哪些书反复读,于读书上,我看的还是少的,也在一直坚持中,还好有几个好朋友也一直坚持看书,这里又要上文那个伙计球哥了,一个和马斯克一心想做火箭的奇男子,希望一路共勉之;

3:享受独处的同时别忘了和志同道合的人交流:

产品要想要研究的深需在很多细节上去深思熟虑,所以产品人是要学会享受独处的,我是出国期间才开始比较享受独处的时光的,没人打扰的时光里,拿一本书,看到有意思的观点,停下来,把玩其中的道理,想想这个思路在别的场景下是否也适用,这种自我批判与反证是很有意思的,能够享受独处的同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合适的场合下,要学会和别人分享自己的观点,思想的碰撞往往能激发出更多灵感,很可能让你独处时想不通的地方豁然开朗;

4:坚持运动:

产品和其他互联网职位一样,很多时候都需要加班加点做事情,这个时候真需要一个能持久的身体(不要想歪),每天坚持锻炼锻炼真的有益无害,很多人都会抱怨说没时间之类的,其实你比我更清楚你一天到底有多少时间是浪费了的,只要想挤,总能挤出来一些,为了更有说服力,我贴出一个在上海上班的大概作息表吧,我住九号线(没错,就是那个女生站几次九号线早高峰,怀孕了都不知道是谁的的魔都九号线)佘山站,到公司要一个半小时,所以每天7点起床,收拾好7点40出门,在地铁上一个半小时看书看一些有意思的视频,站地铁不方便拿书,推荐kindle或者手机下载kindle的APP,还是蛮方便的,9点20到公司,上班不说了,晚上6点半回去,挤地铁过程和早上一样,到家8点,回家路上顺便买菜,回家和我表哥轮着做饭,九点之前搞定晚饭,然后休息下,九点半出门跑步,这个看个人情况,我一般每晚5公里,最远从佘山地铁站跑到松江大学城站(母校所在地铁站),来回10公里,,回来洗漱睡觉,11点前争取睡觉,就这样。

以上就是作为一个产品新人的心酸历程和一些心得体会吧,希望和大家共勉,我不知道明年今日我会在哪里,但我知道我会一直做我认为正确的事情,年轻人,别逼逼,就是干!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 打赏支持
468人赞 举报
分享到
用户评价(0)

暂无评价,你也可以发布评价哦:)

0 人收藏了这篇文章
腾讯云数据库性能卓越稳定可靠,为您解决数据库运维难题
广告
扫码APP

扫描使用APP

扫码使用

扫描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