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bPlus知识库 咨询 企业管理 文章
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构建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法律风险贯穿企业发展的始终。防范法律风险是企业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保障之一。  

企业法律风险的内涵和表现  

1.企业法律风险的内涵  

企业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因不了解或者违反法律规范而产生的风险。作为企业,其成立、运行、管理到解散等都离不开法律规范的约束与保障,不管是人事、财务、商业、运营等方面的风险,只要是不了解或者违反了市场运营、人事制度保障、市场主体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产生的不利后果的,都可以归结为法律风险。  

2.企业法律风险的表现  

(1)企业设立、并购风险。主要是发起人有没有对拟设立的企业进行充分的法律设计,有没有履行企业应当履行的义务,没弄清是否具备相应的法律资格,这些都会涉及到设立企业的合法性,如果此时出现法律风险,企业在设立之初就有可能夭折。企业并购时涉及到公司法、知识产权法、合同法、税收法、物权法等,操作复杂,涉及面广,对社会影响较大,因而潜在的风险也较高。  

(2)企业合同法律风险。企业经营行为基本上都是通过合同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签订的合同如果出现与法律相违之处就会导致合同无效或被撤销。企业合同法律风险是说在合同签订、变更、履行过程中,因合同条款不利、履行不力或其他因素可导致的合同目的落空或者合同利益受损。一般来说,企业应根据合同进行经营管理,从而获得相关的经济利益,但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经常会有某些组织或个人投机取巧,利用合同漏洞谋取利益,使原本的合同目的不能实现,因此订立合同时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企业利益受损,主要表现为:合同条款不全面;合同条款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规定;本企业员工违规违法使用盖有企业公章的空白合同;合同档案管理不完善等等。  

(3)企业知识产权法律风险。企业知识产权主要包括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等。企业应该意识到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防止自己的产品被仿造,商标被抢注等。同时也不能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4)企业人力资源法律风险。目前,劳动合同的签订、劳动者的待遇等越来越受到劳动者和国家的重视,相关部门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颁布了多项法律法规。对企业来说,雇佣劳动者之前,应熟知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出合法的雇佣合同,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否则劳动者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会与企业发生法律纠纷。一旦产生诉讼,企业很可能会败诉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因此,企业雇佣劳动者从招聘计划开始到面试、培训、签订合同、商定福利薪水等全过程,都应在劳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进行,防范劳动合同风险、员工待遇风险、风险监管制度风险等发生。  

(5)企业清算中存在的法律风险。企业清算中存在大量的债权、债务等复杂关系,清算组织履行职能的过程中如有不慎,就可能触犯法律,造成不利的法律后果,也可能会因为自身操作违规而致使企业利益受损。因为清算完成企业就会被注销,所以损失具有无法弥补性。  

(6)内部人员失控法律风险。企业内部人员失控法律风险是说企业股东、管理人员或一般员工违反法律法规、劳动合同等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此外,还包括诉讼与仲裁法律的风险、企业外部法律风险等多种表现。  

企业法律风险形成的原因  

1.外部因素  

首先,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加剧。但我国的市场经济和相应的法制建设起步较晚,很多地方还不完善,很多违背法律法规的行为还没有纳入法律制度的范围,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他们利用法律漏洞从企业谋取不当利益,这部分人构成企业法律风险的主要外部因素。  

其次,我国市场经济中还存在很多不规范的竞争现象,一些市场主体不按法律规定进行合法经营,在设立、并购、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产权、清算等方面也存在很多违规违法现象,都使合规经营的企业承担了更大的成本。  

2.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是产生企业法律风险的推动因素,内部因素是根本因素。一方面,不少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拼命降低经营成本,主动违规违法经营,致使企业承担相应的法律风险;另一方面,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不重视防范法律风险,不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导致企业无意中触犯了法律法规,引发法律风险。  

在社会转型期时期,企业的法律意识较薄弱,经营管理者在“补漏拾遗”,“用足用活政策”的“走钢丝”中,难免无意中触犯相关法律法规,使企业陷入复杂的诉讼中,给企业经营带来不利的后果。因此,企业经营管理者应重视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应用,防范企业法律风险可能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的途径  

1.强化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法律意识  

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要意识到市场经济的运行越来越趋向规范化,依靠违规违法手段获得短期的高额利润,一旦暴露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得不偿失。企业经营管理者提高法律意识,防范企业法律风险,在合法的范围内经营,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途径。  

2.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合规部  

合规经营是企业降低法律风险的最佳途径。企业应在内部建立合规部,重点负责审查企业(包括经营管理者和雇佣劳动者)的日常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规范,是否触犯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合规部还应该负责员工培训,培养员工的合规意识;制定内部合规标准,为企业管理者及员工提供行为规范。  

3.聘请专业法律顾问  

目前,很多企业往往平时不注重防范法律风险,遇到诉讼时才想起寻求专业法律人士的帮助,因为彼此的“生疏”,这种方式很难使企业得到应有的法律保护。我国的各项立法逐步完善化、专业化,没有专业法律人士的参与,企业很难准确地理解和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因此聘请专业法律顾问越发具有必要性。  

4.构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为了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构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对每一个企业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战略要求。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应该通过评估法律风险环境,确立法律风险管理战略,设立法律(包括内部和外部)风险预警机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落实相应的监管部门和人员。只有把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在思想上、组织上和制度上落实到位,才可能减少企业的法律风险,最大化地降低企业损失,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 打赏支持
135人赞 举报
分享到
用户评价(0)

暂无评价,你也可以发布评价哦:)

扫码APP

扫描使用APP

扫码使用

扫描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