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职场近9成员工患有“拖延症”。其实,他们也很清楚,把事情拖在“生死边缘”的感觉并不好,但是总有某些原因让他们不由自主地想将工作延后处理。比如,对自己的能力没有把握,害怕影响整个工作的进度,为别人带来麻烦;接到的是不喜欢的、太费周折的工作,心里不由自主产生反感,总也提不起精神,于是能拖多久就拖多久,不耗到最后一刻绝不动手。
拖延会消灭人的创造力。考虑如何把今天的工作拖到以后去做的过程所耗去的时间和精力,就已经可以把今天的工作做好了。任何工作一旦被拖延,都会失去其应有的色彩和效率。
当然,我们这里所指的是会引起员工自己消极情绪的恶性拖延,不包含需要拖延的实际情况。
一、什么叫拖延?
“拖延”一词的含义大体为,执行人没有在预期时间内完成工作,或者工作最终总要完成,却不必要地推迟。
职场拖延行为可以定义为:工作规避行为。这是一种“应该做什么”与“想做什么”之间的内在冲突。这种冲突的存在,使得员工错过了“该去做什么”的时间,并以“想做什么”取而代之。
职场拖延有三个特点:(1)分配的任务最终需要完成;(2)员工没有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3)可以暂时回避消极情绪,但是匆匆忙忙赶工加班的情况会给员工带来更大的麻烦。相信我们都有这种体会:前天晚上还告诫自己“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然而第二天一打开电脑,就先登录QQ、MSN、人人、开心、微博等,便开始了网络生活,等回过神来,再发一条状态感慨道“哎,今天又拖延了”,于是就到了中午,什么工作都还没做。
拖延现象之所以如此普遍,源于很多员工缺乏“冲动控制”,而替代的消遣行为简单易操作,可以暂时使员工从厌恶的计划任务中逃离出来,继而成为一种容易上瘾的短期偏好行为。如上司告知你通过在线方式为他收集某种信息,而你却继续与朋友用QQ聊天。这种偏好通常会使员工有暂时性的良好感觉,但事后看来却通常会感到自我挫败感。为什么员工有这种倾向呢?是因为用自己“想干的事情”规避“该做的任务”带来的愉悦感的吸引力大大超过了员工自己的抵制能力,这就表现为员工不能抵御享受愉悦感。
二、为什么会拖延?
导致员工拖延行为的原因五花八门:
1.贪玩,好逸恶劳,做一点事情就想偷懒;
2.不感兴趣,认为工作没有吸引人的回报或是乐趣,不想做,没有工作热情,甚至厌恶;
3.收到的信息或待办事项太多、太复杂,不知所措、想逃避;
4.各式各样的恐惧,如害怕起始,害怕尝试,害怕犯错,害怕改变,害怕失败,害怕让人失望,害怕被批评,害怕被拒绝,害怕成功或是出名(有些人会),各种莫名的害怕;
5.没有期限压力,没有后果严重性的意识;
6.目标不明确;
7.追求完美,直到条件都合适才考虑着手去做等。
三、如何防止拖延?
1.企业可以有区别地分配任务。
对于经验丰富者,可以指派具挑战性的中大型项目;而对于经验比较少的员工,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内,可以指派小型的任务,接受一些稍微有挑战性的任务。
针对不想做,需要用制度和系统去加强监控和管理的员工,最好是挖掘出员工的工作激情,让他有心去做,甚至把工作当作乐趣。
针对不会做的员工,需要管理者的指导,很好的建议就是:将复杂的、困难的项目或行动任务,切割成更小的行动任务,不断切割得更小,一直到每一小步都是非常简单的步骤,让员工每一步,都容易达成,增加信心。
另外,要给出明确的、可行而又不存在拖延空间的时间截点,防止员工认为工作是无时间限制的。
2.员工要克服拖延的习惯。
(1)不要等到条件都具备了才开始行动。法拉利教授认为,某些拖延行为并非拖延者缺乏能力或不够努力,而是某种形式的完美主义或求全观念的反映,他们共同的心声是“多给我一些时间,我可以做得更好”。如果员工想等条件都完美了才开始行动,那很可能他永远都不会开始。因为总是会有些事情不是那么好,或是错过时机,行情不好,或是竞争太激烈。现实世界中没有完美的开始时间,员工必须在问题出现的时候就行动起来并把它们处理好。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所有事情都要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要一次做好,所以不愿意匆匆忙忙开始,要万事俱备才行。
解决方法:对自己说现在的状态就已经很好,可以开始了。每有一点进展都鼓励自己。意识到一点错误都不犯是不可能的。伟大的作家、诗人、艺术家都是断断续续完成他们的杰作的,自己也可以如此。
(2)莫要纸上谈兵。要实践,而不要只是空想。今天就行动起来。一个没被付诸行动的想法在你的脑子里停留得越久越会变弱;过些天后其细节就会随之变得模糊起来;几个星期后可能就会把它全忘了。在成为一个实干家的同时,员工可以实现更多的想法,并在其过程中产生更多新的想法。想法是很重要,但是它只有在被执行后才有价值。一个被付诸行动的普通想法要比一堆准备改天再说或等待好时机的好想法来得更有价值。如果你有一个觉得真的很不错的想法,就为它做点什么吧。
(3)行动可以克服恐惧。有这么一个常见的情形,演讲最困难的事情就是上台前的时候。即使是专业的演讲者和演员也会有表演前焦虑担心的经历,但是一旦开始演讲,恐惧就消失了。行动是治疗恐惧的最佳方法。一旦行动起来,个体就会建立起自信,事情也会变得简单。
(4)没有灵感,就要创造灵感。人们在开会前一般都会做些社交活动或者聊聊天。如果不避开这些分心的事,就会花掉很多时间。一旦开始谈正事,就会变得更有创造力。人们对创造性工作最大的误解之一,就是认为只有灵感来了才能工作。这样的话,员工能工作的时间就会很少。与其等待,不如发动员工的“创造力马达”,立即切入正题。譬如说,如果需要写点东西,那么强制自己坐下来,落笔,灵机一动,乱图乱画,通过移动双手来刺激思绪,激发灵感。
(5)先顾眼前。把注意力集中在目前可以做的事情上。不要烦恼上周做了什么,也不要烦恼明天可能会做什么,能够左右时间的只有现在。如果过多思考过去或将来,将一事无成。明天或下周的事也许是永远都不会发生的。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