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欺诈订立的合同,其法律效力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1、当事人以欺诈手段订立的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自订立时起就是无效合同。
2、当事人以欺诈手段订立的合同,未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属于效力待定合同。如果合同另一方予以认可的,合同有效;如果合同另一方通过协商或向法院诉讼的方式撤销了合同的,合同无效。
可见,因欺诈订立的合同,合同当事人是可以向法院申请撤下合同。那么面对因欺诈订立的合同,具体可以这么补救:
1、当事人可以通过向协商的方式,解除或撤销亦欺诈手段订立的合同。
2、如果当事人协商不成的,受损害方,也就是被欺诈方可以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解除合同及索取赔偿。
想通过起诉解除合同和索取赔偿的,要注意两个操作性的问题:
1、选择有管辖权的法院
第一, 当事人之间有约定管辖的法院
(1)约定管辖明确,且约定管辖具有排他性,案件由约定管辖的法院管辖;
(2)约定管辖明确,但约定管辖不具有排他性,案件由当事人选择约定管辖或法定管辖;
(3)约定管辖不明确,则案件适用法定管辖情形;
第二, 合同没有约定管辖法院或约定不符合法律要求的
(1)被告地法院管辖;
(2)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辖;
2、起诉需要的证据材料
起诉状正本一份,并按被告的人数提交副本;
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明(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等);
其他证据。
另外,欺诈订立合同的法律后果也需要知道。
合同欺诈根据情形不同,或将承担三种法律责任,即:侵权民事责任;违法行政责任;犯罪刑事责任。
通过欺诈的手段订立合同的,如果不涉及损害国家利益的,由合同双方当事人来决定合同是否有效。如果合同一方当事人认为其存在欺诈影响自己合法权益的,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撤销后导致双方合同纠纷的,仍可通过起诉解决,在过程中有困难的,可以委托专业的律师协助。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