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准确的来说,产品经理并没有自己的“直系部队”,更别说有“嫡系部队”了,但是,在整个产品管理过程中,我们都知道,产品经理必须依靠“旁系部队”来完成公司的产品目标,有点像北宋时期的军队体系,简单地说,就是“将不认兵,兵不识将”,这个体系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战斗力的不高,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吧,现在也有一些有规模的公司开始建立固定的产品团队,期望能够通过产品经理和团队的稳定合作增强对市场的快速应变能力。
但是,无论是临时团队,还是固定团队,对于产品经理来说,都面临一个必须要清楚的问题,就是我们这些产品经理管理团队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有朋友可能会说了,产品经理带领团队的根本目的不就是完成企业的产品目标吗?
这个目标我不敢说错,但是我总有一些疑惑,是什么疑惑呢,我还是先来举一个我亲身遇到的案例吧。
02年的时候,我在一家软件公司做产品经理,当时公司有多条产品线,公司采用的产品团队结构就是临时性的,但是有一天,一个产品的产品团队出问题了,产品经理和团队中的一个开发人员就一个产品功能的实现产生了分歧,大家也知道,IT公司里基本都是年轻人为主,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并且产品经理只是业务上的管理者,没有对团队成员进行行政管理的权力,这就造成双方互不相让,结果分歧越来越大,争论越来越激烈,甚至出现了互相攻击的倾向,团队的其他人劝也没有用,最终矛盾被彻底激化了,那个产品经理一下子跳到工位桌上(我到现在也不明白他是怎么能够跳到桌子上的,看来人在激动的时候,潜力果然是无限的),指着那个开发说,“我就是不干了,今天我也要揍你”,开发当然也不想让,大家一看要动手了,肯定不能坐视不管了,一边拉架,一边赶快把负责产品技术的副总叫来,这才避免了一场兵戎相见。
结果,第二天,那个产品经理就辞职了,第三天,那个开发也辞职了。
从他们的个人角度来说,矛盾是没有了,问题也不存在了,但是对于那个产品项目来说,问题却出现了,一个产品经理和一个主力开发的离职,对于这个产品团队来说,简直就是致命的打击。
当时我就在场,还比较年轻,看到这种情况,竟然一下子懵了,这种事情在我的职业生涯中还是第一次遇到,虽然没有发生在我身上,但是还是给了很大的压力,同时也让我有了很大的触动,让我开始审视作为一个产品经理,难道只是把眼光放在产品上而对其他事情置之不理吗?
如果我带领的也是这样一个普遍是年轻人,人人有想法,人人都争强好胜的团队,我该怎么办呢?再严酷一点说,如果这个事情是发生在我的团队里,我又会怎么处理呢?是否也会想那个我的产品经理同事一样大动刀兵呢?
庆幸的是,我自认为我的性格还是比较随和和平易近人的,或许这种事情永远不会发生在我的身上,呵呵。
但是,我相信许多产品经理朋友在管理团队的时候或多或少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其实这就给了我们所有产品经理一个需要认证思考的问题:产品经理管理产品团队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因为没有一个好的团队,我们的产品目标是根本无法按质按期按量实现的。
现在有一种认识,认为对一个团队管理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进而增加团队的工作效果,但是我个人不这么认为,或许是在中国的公司带过太多的产品团队了,我个人认为,产品经理管理产品团队的根本目标是“减少团队的内耗”。
我们都承认一点事实,就是团队中每个人的工作效率不可能是恒定的,每个人的工作效率会受到工作性质,工作难度,个人心理甚至是个人心理的影响而变化,有时候甚至是影响很大的,就例如刚才我举得那个例子,假设即使是两个人都没有辞职,那么我相信,以后两个人将在短期内无法和睦相处,如果两个人心里的疙瘩短期内无法解决,心理上有负担,那么工作效率必然大大降低,这是肯定的。
因此,我个人始终认为,我们经常说的“提高团队工作效率”是一个说起来没错但是却很难执行的原则。
既然不太容易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那么,我们不如换一个角度来看,作为产品经理,要面对团队内各个业务部门的同事,我们之间需要许多层面的信息的交流,也就是沟通,但是一个问题出现了,如果同样一个信息由两个不同角度的人去理解,那么肯定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一旦这种分歧不能有效化解,最严重的结果就是我那个案例中说到的,成员离职,项目搁浅。
因此,每个产品经理都必须要面对一个现实的问题了,就是“如何能够在分歧激化之前有效的化解掉”,而这种分歧就是内耗的核心来源,不能够有效地解决分歧,内耗的成本将会大大增加。
大家注意了,我说的内耗可不仅仅是指“办公室政治”这类的情况,更多的是指一个团队中由于对同一个信息不同角度的理解而产生的分歧所导致的工作低效化。
我们都期待能够通过规范和制度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现实已经告诉我们了,规范和制度只能限制内耗发生的范围,但是在遇到具体情况的时候,这些规范和制度就毫无用处了。
举个例子,我曾经在过一家公司,公司在员工制度里有一条说的是“鼓励员工质疑,鼓励员工创新”,这样问题就出现了,当产品团队的成员对你的想法出现质疑的时候,他可以拿出这条公司制度来说事,虽然在产品团队体系中,公司或许会说明“产品经理是产品团队的负责人”,但是我们又有多少勇气去把自己凌驾于公司制度上呢?
现在许多团队的成员都是80后,自我意识很强,强调思维的自由和自我的权利,这确实是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
因此说,制度和规范无法从根本上杜绝内耗的产生,那么,又该如何却解决呢?
没有办法,在关键的时候,还得靠产品经理这个“人”的工作来把分歧以及可能激化的矛盾遏制在萌芽期。
重新来看我说的那个案例,我们假设一下:
产品经理和那个开发人员产生了分歧,并且分歧逐步升级,如果产品经理已经敏感的嗅到了火药味,如果产品经理本身素养不错,如果产品经理在这个时候能够抛开个人颜面,如果这个产品经理能够突然意识到应该以大局为重,如果这个产品经理能够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这个产品经理能够意识到这是在公司,如果这个产品经理能够稍微退让一步,……,和开发的兄弟说“你说的问题我再思考一下,谢谢你的意见”,那么,我想,这个问题或许就到此为止了,也就不会发生那么严重的后果了。
但是,历史不允许假设,同样,案例的最优解决方案只能出现在我们这些旁观者的头脑中,但一切都已经发生了,一切都无法改变了,作为旁观者的那个产品经理的同行们,在面对产品团队管理的时候,不知道都有什么样的体会,是否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希望我们能够一起探讨,把我们团队的内部成本消耗降到最低。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