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评估和管理是一门学问,什么时间节点上启动人才盘点?如何找到王牌员工?如何考核评估?CEO 如何通过找人来补齐自身短板 ?初创公司,如何进行人才迭代升级?如何让员工保持创业激情?面对这些永恒的难题,接下来就为你转述五位创业者的观点。
首先是美薇亭创始人韩硕
他说公司人才盘点,没有固定的时间,主要以战略方向的调整和细化为节点。在业务层面有比较明晰的方向后,顺着需求来梳理组织架构,看哪个位置缺人,再做调整。
同时,找人不能事到临头了再找,公司管理层一定要想清楚,今后 3-6 个月公司的业务模式是什么,公司会发展到什么规模,到时需要什么人。这样做,虽然周期变长了,但基本能够保证找到的人是合适的,其次并不一定大家认为的大牛大咖就适合自己公司。
还有,通过人才盘点,能够搭建一个比较理想的人才架构和工作模式:经理级别的员工,需要关注他们的业绩;总监级别的员工,只需要帮助他思考工作方向就好,不需要盯着他落实;VP 级别的员工,其实在某些方面比你优秀,你是受益人。
有时候,入职比较久的老员工可能存在激情不够的问题。这时候,管理层就可以通过人才盘点,把公司需要的能力切片,为老员工找到最适合他目前能力状况的职位,切一块最适合的给他。
第二位是壹宝创始人兼CEO朱震
他认为,初创公司在初期,很难招聘到足够的人才。这个阶段,发现并获取人才主要依靠创始人的个人能力。
随着公司的发展,对于用人的标准和价值观逐步成型后,可以考虑定期人才盘点的方式来发展并运营人才。
他建议盘点可分为三步:
第一步是、管理层给不同岗位划分不同职级、制定不同要求。例如,P4 级别的员工要求具备一项核心技能,P5 级别要求能够独立完成任务,P6 级别要求能够带领一个小组,P7 级别则是能够带领大团队。开发、产品、业务团队的职位都有不同的 P 级,要求相应明确。除此之外,管理层还会对员工和公司价值观的契合程度评级,从 A 到 C ,契合程度递减。
第二步是 HR 和员工主管、员工个人一起,回溯员工做项目的过程,形成一份三方认可的评估文件。
第三步是CEO和核心管理层、员工主管一起,来做交叉评估。这个阶段,除了员工本部门的主管,其他部门主管也会参与进来。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让核心管理层在 “什么是好的人才” 这件事上形成统一的判断标准。
盘点结束后,将员工分为三级。
第一级是表现最优、培养前景最为明晰的。这部分人要单独为他制定一份发展规划。
第二级是表现中等的,这部分人占大多数,要考虑调整他的薪资,或提供更多学习机会来继续激励他。
第三级是表现较差的。会安排 HR 和他谈话,留出一个“观察期”,看看能否再共同努力一下。
不过,人才盘点更多作用在中层和基层员工层面。高层人才仍然是可遇不可求的。招到这样的人,需要合伙人有足够的魄力。
第三位是不要音乐创始人周洛
他认为人才盘点的最佳时机是每轮融资启动之前。对于初创公司来说,融资前需要做一次业务盘点,而融到钱之后,很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去搭建团队。所以,融资会让公司需要提拔什么人、尚缺什么人这两个问题变得更明晰。
在初创期,发展到 20 人左右时,就会需要大量的人才。可以从三个维度评价人才优劣:
第一个维度是员工过去的经历,包括在哪些企业上过班,做过多大的项目。要知道花过几万的人,和花过上百万的人,格局肯定是不一样的。
第二个维度是员工的沟通能力。如果单兵作战能力很强,但是表达观点时比较偏激,做事难免会留下一些麻烦,需要其他人出面处理,就无法达到独当一面的要求。
第三个维度是员工对人生的规划。分享一个小技巧:在考量员工是否合适时,可以看看他的财务状况,包括是否达到财务自由状态,或者是否还处于急需解决温饱状态的阶段。如果一个人岁数很大还在为吃饭发愁,那么他加入初创公司的动机有可能是想快速赚钱,有可能非常浮躁。这样的人不能够和团队走得足够远。
人才招进来之后,管理层在盘点时需要设定一个合理的考核指标。过于功利的指标并不好。比如内容初创公司,如果一味强调流量、粉丝数这样的指标,有可能导致部分人去买流量、刷粉丝数,最后形成恶性循环:员工骗 CEO、CEO 骗投资人。
第四位是i背调创始人李杰
他本人有HR 的经历,他从HR角度来看人才盘点至少要涵盖这几个环节:弄清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做出可以统一衡量人才的 “尺子” 、进行盘点和识别高潜力牌、盘点后的配套行动。
他认为初创公司,一方面没有太多的时间和费用去慢慢培养人,另一方面员工人数也不算多,前期要努力招到合适的人、建立靠谱的用人文化。
同时,他强调初创公司不要太相信自己能去改造一个人,更应该着力去培养“如何用好一个人长处”的本领。因为一个人工作几年后,个性特征是非常难被改变的。
还有,人在同一个岗位做得久了,就容易进入一个舒适区,这对个人的提升很不利。在保持创业激情的问题上,要相信文化的力量。比如,可以建立 “拥抱变化” 的文化,引导大家一起主动进入新的挑战区。当然,这也同时需要配合必要的工作内容调整、调岗、培训等方式,来帮助员工进行调整,这对创业公司来说时间成本都是很大的,也要慎重考虑。
第五位是路肯医疗 CEO王晓瀛
他们也是初创团队,会重点把好招聘的关,想清楚把人招来是要做什么,这个人的兴趣和规划是什么,最后通过他以往的经历和与他的接触,分析一下是否与公司拥有相近的价值观。
初创公司的团队,需要每个人都独当一面。招聘之初,还会考虑工作量的需求能否对应得上招一个人的成本。同时,更偏向于找到知识结构、性格方面都有所互补的人才。
同时,在团队层面,也会考虑员工性格组成的平衡。创始人往往会偏好和自己脾气相投的人,觉得这样会有利于团队氛围,但一群老好人对同一个问题形成一致的观点,这对公司来说恰恰是最危险的,因为他们看不到事物的多面性。
另外,初创公司不可能按照大企业的规划来做事情,团队成员的背景或许没有特别亮眼,但是他们的经验是非常行之有效的。
最后,即使把员工定岗在一个位置上,但更鼓励员工参与跨部门的项目。如果条件允许,也会鼓励员工轮岗。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