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bPlus知识库 互联网 互联网+ 文章
互联网生鲜的生意经:本地化将是出路?

去中心的“本地化”能否破局

生鲜电商作为一种需要高度标准化的行业,想靠C2C的方式或是B2C的方式简单起量不太现实,还是需要电商品牌从供应链和物流等各个环节费心费力,进行诸多标准化的探索。联想控股旗下的佳沃市集企图以“本地化”的方式突围。

所谓“本地化”指的是探索本地供应本地的运营模式,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不单是简单的筛选采购,还成立自己的农业孵化器,通过对新农人的扶植,对全产业链的管理,通过相关标准的规范,让本地农业升级,更好服务当地消费者,减少物流时间,减少交付成本。同时,又能吃到安全、高品质的生鲜食材,将一个可行的,高标准的本地化运作方式走通走顺,并以此为样板,在全国复制,让更多人吃上价格低、高品质的食材,并且可持续。

“本地化”这种模式某种程度上看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思路。虽然上游还是给农民来做,但等于是采用了募集新农人的方式把标准化的种植和生产控制在了自己手中。而在物流层面上,碍于保鲜技术及运输条件的限制,生鲜产品不可能像数码产品那样跨越大区域配送,使得生鲜产品的竞争缺少电商类竞争的活性。那么围绕一个地域为目标的种植的生产则成为了最佳选择。

当然,“本地化”不是佳沃市集的唯一方向。按照佳沃市集的思路,除了“本地化”还有自种基地的重运营模式。目前,佳沃市集以2大手段来探索“农业升级”这个问题。

1、自种基地,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

自种基地用户生产类似蓝莓等高附加值的产品。这类产品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无法通过全国农民的征选实现供货,此外国内土地的有机质差,只有不到3%,需要在选址等严加把控,否则无法生产出高品质的生鲜产品。所以,这一块高附加值的业务想要做大规模,只能自己来做。据了解,仅仅在青岛地区,佳沃就有超过10万亩的蓝莓园区。类似的高附加值产品还有更多。

2、日常肉蔬,更多地利用既有资源

日常肉蔬随处可见,自己亲自做没有必要。要提高效率,在保证标准化质量的前提下,交给农民即可。佳沃市集采用农业孵化器的模式改造和指导目前的小农生产,在不改变农民生产习惯的前提下,让他们的生产更科学、产品标准更高,也在很大程度上利用了既有的资源。

由点及面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总的来看,佳沃市集的做法“详略得当”。所谓“详略得当”指的是在需要追求细节的高附加值品类上无微不至,而在普通的猪肉和蔬菜等层面上只负责提高生产效率、把控品质,不降低标准。

从这种“本地化”的思路来看,这和未来欧美的“大农场”式的农业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中国农业最大的问题在与精耕细作和小农经济。这种局面导致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效率也较为底下。但佳沃市集这种孵化器式的农庄经济如果由点及面足够广的话,可以不断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并且带来示范效应。当这种点足够的多的时候,这种大的效应足以影响中国的农业现实。

“大农场”式思路在佳沃市集近日全新推出的新版APP中可见一斑。某种程度上说,这一款应用正是在更好满足高端家庭需求,为农业产业的升级提供反向推力。其中“新农人”这样一个板块更是在孵化一个又一个生鲜领域的垂直电商,把一个个单独的产品做成品牌,一方面为新农人带来名气和收益,另一方面也给平台带来更为丰富的货源。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互联网生鲜电商其实不仅仅是满足高端用户家庭需求的一种产物,更是推动中国农业产业升级的一种方式。这种思路不仅仅需要浸透式地影响农民,更需要影响一个个普通的家庭,为此创造互联网生鲜的消费需求。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 打赏支持
46人赞 举报
分享到
用户评价(0)

暂无评价,你也可以发布评价哦:)

扫码APP

扫描使用APP

扫码使用

扫描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