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起来,其实多数的产品设计都是“先加法,后减法”的标准过程。
step1:
拼命做加法
:确保我们的完整调研,全面思考,逻辑完整。
step2:
狠心做减法
:确保我们抓住核心,保持产品的简洁性。
二者缺一不可。
加法
常用的加法方法论有:
数据分析 => 从数据表现发现问题
收集用户需求。=> 用户想要什么?
竞品调研 => 对手做了什么?
自我分析和YY => 我理解的问题/痛点
伙伴们头脑风暴 => 天马行空地收集idea。
老大旨意 => 多见于创业公司,往往从头疼到脚趾头。
有一个道理,很多pm(包括我)掉进坑里多次才能明白:
一切加法都只是参考/备选,而不是最终需求。
不是用户的建议/抱怨,都值得解决。
不是所有的数据问题,都值得修复修复。
不是竞品做得好的特性,都值得“借鉴”。
更不是所有cool的idea,都值得尝试。
减法
减法说白了,
就是从一个大的集合里,用理性挑出应该当前解决的问题。
减法需要理性、需要经验、需要狠心抛弃掉固有的思路。
这也是最考验PM基本功的一项能力。
以我的经验,减法通常会考虑的因素:
方案可行性。
实施成本(性价比)
是否必要组成部分。
对于用户群里的非此功能用户,干扰如何。
需求点推进顺序。
再提一个道理,很多人摔到很多次都悟不到:
不是有用的痛点功能,都值得做。
你增加了一个功能,会让一部分产品用户很爽。
同时,增加了系统复杂度,让另一部分用户很不爽。
得,可偿失吗?
努力抑制住心中的创造欲,克制地设计产品,这样才好。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