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做啥子的,产品助理。一句话说呢,产品经理助理(或者说前任。。或者说产品汪在娘胎),负责关于产品的一切。要做的事情挺广,包括用户体验、功能设计、运营、市场调研、文案以及力所能及的一切(创业公司这点就是好)。
我不会编程,产品经验也不足,工作经历就是在超级课程表帮忙贴过厕所和看了几个月冷笑话(别再让我看冷笑话了。。),感觉当初能进圈圈,除了圈圈真的缺人T-T,也是我的一些基本素质、执行力、还有创业热情还算可以。很感激MINGO能够给我这个机会,产品这种更偏实践的岗位,应聘没经验的新人都是一次赌博,我不会让BOSS失望的,我对自己为数不多的自信点也就是我的发展潜力。
满分是10的话,仅以一个月的感受评判,我对现在的工作环境打9分,工作氛围打9分,工作内容打7分,工作难度打6分,成长程度打7分,成长预期打9分,团队合作打6.5分,团队成员能力打7分,团队前进动力打6分,产品前景打6分(时间太短,可能到工作几个月,加深了解后,打分会有变化,预期会上涨)。我目前总共有过4份实习经历,3份在互联网公司,可以说圈圈的体验目前是最好的,能提供一个自主创造的空间,而且上班时限制很少,让人有想要继续呆下去的感觉。
要说收获的话,我有专门用一份文档记录,一个月零零散散也记了很多,在这里做一下总结。
设计app引导页时的收获:
文案:要简洁有力,引用导性(非命令性)语气,功能点如何巧妙衬托。
设计:页面间的连贯,风格选择(逼格、付诸情感、二逼、可爱、创意)、设计理念。
交互:减少操作成本,增强注册动机的方法。
产品:功能宣传,人群定位。
新任务思维过程
(一个可以信赖的上级布置的任务应该是有过深思熟虑的,所以先以上级的思维为起点,怀疑和评判暂缓,提出质疑应该要有很好的理由):
它在系统中处于什么位置,和其它元素的关系是什么。
他的目的是什么,和系统的目的定位符合吗。
这个任务有哪些元素,哪个最重要。
这些元素的常规约定设计是怎样的。
继续按约定设计的理由是什么,变革的理由是什么。
产品经理需要的思维方式
(有待继续细化):
战略思维(规划与节奏),数据思维,沟通思维(理性与情感的双说服),市场思维,设计思维,技术思维(成本),项目管理思维。
一次完成一个目的:
人们当然希望一次行为可以完成多个目的,这样交任务看起来很聪明。但完成多个目的往往会让最核心的目的也完成不了。一次完成一个目的让使思维变得简单而专注,但这也让人变得懒惰而不去让一个行为发挥更多的作用。一个行为完成多个目的当然是好的,在保持了核心目的的基础上,同时完成其他目的的行为会胜利。
规划:
产品规划(结合想做、能做和必须做的),定位人群规划(社交产品得女性者得屌丝,得屌丝者得数据),市场推广规划(地基建设,地基建设,地基建设,引爆点)。
吐槽是个有风险的事,不过为了对团队做出贡献,我决定牺(暗)牲(爽)小我,成全大我T-T。
个人的吐槽点如下(主观评价,仅供参考):
1. 产品的定位和规划不够清晰,这是我们所有思维的起点,因为不清晰或者说沟通的不清晰常常让我们的思维无处开始。
2. 团队打鸡血太少,或者是没到打鸡血时候吧,不过感觉无论是从下而上还是从上而下的激励氛围都不太明显,大家对产品的信心也不够。
3. 产品和技术沟通太少,也可能因为产品这边全是实习生吧,核心功能的一些探讨暂时还轮不到我们。
4. 产品(团队)进程公示,我感觉基本不知道其他人在干啥。
5. 任务提交后的反馈太少,当然这是从实习生的角度来看,从上级来看这是他们的一项负担,但对实习生的成长确实挺重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实习生应该勇敢的去征求反馈,但如果有固定的反馈机制当然会更好。
总结成一句话的话,就是“沟通不足”。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