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顿知识在线:在书里,你说零售商拿出来以某种折扣价出售的商品占库存的比例,在十年的时间里翻了一倍左右,而且这一比例还在不断上升。这种变化怎么会这么快呢?
埃尔伍德:确实令人吃惊。基本上(折扣商品)的销量是十年前的一倍,而且仍在继续攀升。我们正在迈向一个打折商品比全价商品更为常见的时代。这有点儿疯狂,有点儿无厘头。事实是,有太多因素综合在一起引发了这场完美的打折风暴。
现在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查询价格,随时随地查看商品信息并做出调整。与此同时,等待出售商品也太多了。要记住,这十年里有很多诸如Hoarders、Storage Wars 以及 Extreme Couponing这样的真 人秀节目。这些都是关于商品的节目,关于购物。而这是因为我们买了太多东西了。一旦商品过多,又没有那么多人买,价格必然就会有变化。换句话说就是减价。所有原因都综合到一起了。
沃顿知识在线:商店的这种新的销售思维都是如何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的?
埃尔伍德:我认为这是给消费者提了个醒:基本上,顾客有史以来第一次站在了中心位置。在我们看来,每一名顾客就好比是待嫁闺中的女子,而所有商店都是追求者。他们要彼此竞争。商店太多了,而买东西的人却没有那么多。顾客由此意识到,嘿!我说的算。我现在站在中间,应该怎么选呢?我想我会说:“哎,太贵了。给我打个折吧!”
沃顿知识在线:你在书中指出,在当今零售业,两位消费者在同一天进入同一家店铺,购买同一件物品的价格或许会有很大的差别。
埃尔伍德:绝对是这样。我验证了不下一百次。我不断验证这个理论。最近我和ABC主播Juju Chang一起拍摄了一段采访素材。她去香蕉共和国(Banana Republic)买了一件漂亮的上衣和一件不错的运动衫,这是送给她老公的完美礼物。
十分钟以后,我走进那家商店。在同一名销售那里我买东西就少付了25%。而这仅仅是因为我订阅了香蕉共和国的在线新消息通知,然后出示了一张25%折扣的在线购物券。我拿出购物券对销售说:“嘿,如果你同意让我使用这张券,我现在就可以用了它。”
沃顿知识在线:这个例子如何体现零售商店对目前不同客户群的认知?看起来他们似乎会特别关注某类人群,而对其他群体就不太上心了。
埃尔伍德:我认为,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预售的力量。这就是所谓的秘密VIP销售的最新发展趋势。比如在某个百货商店,等到正式销售拉开帷幕的时候,所有好东西其实都已经被买走了。因为就在开售前的一周,商店的常客,也就是VIP们,当然他们不一定非要是超级明星或者黑卡持有人,只要他们经常光顾商店,就会受邀参加秘密销售,即预售。因此在其他人获悉销售即将开始之前,他们就以40%的折扣价买走了商品。
换句话说,商店太多,顾客却没有那么多。你必须关心那些常客。这就像一个门槛。突然之间,商场里就多出了VIP室。如果你足够忠诚,就会获得邀请。
沃顿知识在线:如果我是一名普通消费者,现在如何能够获得这种优惠?
埃尔伍德:有一点十分重要:微笑不需要你付一分钱。新的零售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是这样的:如果你走进一家商店,一边打着电话,根本不屑看一眼销售人员,或者你有点儿小气,或者急急忙忙的,那你就必然要多付钱。
你(应该)走进店铺说:“嘿!很高兴认识你。不知道你能否帮我个忙?我喜欢这双鞋,太美了。我现在就想买它,但是有点儿贵。你们这里有什么促销活动吗?我可以(在你们店)登记邮箱吗?或者我给你我的电子邮件地址,如果这双鞋搞促销,请告诉我好吗?”一点礼貌加一个微笑,你突然就会发现自己得到了20%的优惠。真的就这么简单!你要做的仅仅是更礼貌,多些笑脸。
沃顿知识在线:听你这么说很有趣。我们听了很多关于消费者面貌发生改变的事情,由于技术、电子商务的兴起等等原因。不过听起来,你所说的确实和一直以来的情况一样,最终还是回到了人与人的接触上。
埃尔伍德:这是多好的事情呀。可惜人们大都忽略了。展示室意味着如果你手里有一部智能手机,你就可以浏览价格,并进行对比。如果网上更便宜,那就网上买。但如果你没有那么高科技的东西,你知道最有权力的是谁吗?销售人员。如果你善待他们,他们可以在卖给你东西的销售系统上输入一些很有魔力的内容。
这是很好的提醒。零售业终于恢复了本来面目。还记得在19世纪40年代之前根本没有价签,直到后来才发明了这个玩意。我觉得价签存在的时间不会太久了。只要50年,价签就会成为零售业的弃儿。零售业将以全然不同的方式运作。所有东西都是流动的。
沃顿知识在线:对零售商来说,这样做不会难以为继吗?有什么办法在将所有商品做促销的同时又能有利可图,对这个品牌来说确实有帮助而不是将自己逼出零售业?因为在我看来似乎后一种可能性更大。
埃尔伍德:这是一种一学就会的技巧。你不能一直不断的打折,因为总有人和你无底线竞争。价格战必然造成死伤。但我认为,真正的秘诀在于回馈忠实的顾客。在《折扣风潮》中,我提到了(鞋类奢侈品牌)Roger Vivier的案例。Roger Vivier有一种极为聪明的销售策略。他们在鞋底上标上红点或者黄点。然后给熟客发送邀请函说:“请来店里购物,根据不同(颜色的)点,可以有30%到40%的折扣。”
商店橱窗上也会有很小的提示牌,表明因某些原因店里在搞促销。但提示非常小。如果你从大街上走进店里问:“这些小点代表什么意思?”他们会告诉你那是库存信息。当然这不假,但问题的关键不在这里。我认为零售商只要能针对某些群体提供折扣,就能坚持下去。而商店也应该意识到他们应该更倾向于奖励那些到店里购物的人。
当然,另外一个问题是,有那么极少数品牌,你一只手就可以数过来,是彻头彻尾的折扣恐慌症候群。他们之所以对折扣很反感,是因为他们制造的商品利润要低得多。
价格标签注定会消失
用户评价(0)
暂无评价,你也可以发布评价哦:)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