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戈莫汉·拉朱:我们需要澄清的一点是:有些公司非常擅长定价,而有些公司对定价策略考虑得却不多,因为它们只是在沿用多年来的惯例。在它们中间,有些公司可能会注意其他公司是如何定价的,之后,如法炮制。事实上,在大部分公司中,定价的职能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认识。我们注意到,只是最近,有些公司才设置了正式的定价职能。因此,定价的职责一直是非常分散的:很多时候,这一职能是由会计人员承担的;有时候,则是由财务部门负责的;还有些时候,市场营销人员会介入其中……也就是说,价格决策是以临时拼凑的方式做出的。然而,价格决策是非常重要的决策,因为算算账就知道,公司在新产品的开发方面已经投入了数十亿美元,同时,我们还在广告和促销产品方面也花费了数十亿美元。但是,我们却不肯花费哪怕1,000美元来考虑如何给产品定价的问题。可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定价,那么,我们用于开发下一个新产品或者实现下一个新创想的钱从哪儿来呢?
张忠:显而易见的是,在有些公司中,是有人承担定价职责的。比如,你在公司偶尔会遇到负责定价的经理或者副总裁一类的角色。但是,即便是在这类公司中,事实上,可能也并没有真正能确定出色价格的精细化机制,在这一点上,我完全同意拉朱的观点。我想,之所以形成这种局面,大概有两个原因……第一个理由是,确定价格确实是极富风险的决策。你很清楚,如果你要做出定价决策,结果会立竿见影地显现出来——无论是好结果,还是糟糕的结果。毫无疑问,如果结果非常糟糕,那么,你就要为此承担责任。此外,你也清楚,在一家公司中,你并不想经常做出这样的决策……所以说,如果你要做出定价决策,就必须要为这一决策的结果承担责任,可结果既可能很好,也可能很糟糕。我想,这也是人们避免做出这类决策的原因之一。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怎么办呢?毫无疑问,你可以像其他人那么做,也就是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cost-plus-pricing)、“基于竞争的定价法”(competition-based pricing)(也称为“竞争导向定价法”)和“消费者导向定价法”(consumer-based pricing),从根本上来说,这也是很多公司实际采用的策略。
第二个理由同样也很重要,这个理由就是定价决策很难做出。你必须要了解很多东西。要想做出出色的决策,你必须拥有应对复杂环境的智慧,此外,你还必须清楚,你做出的某个特定的定价决策会给消费者带来怎样的影响。所以,我常常将定价决策的过程比作大脑手术,你必须知道,你打开一个人的头颅到底要干什么。我认为,在定价方面,很多人就是惧怕做出这类的决策。
沃顿知识在线:你刚才谈到了你们在本书中讨论过的三种简化定价方式:第一种是“成本加成定价法”,另一种是“基于竞争的定价法”,第三种是“消费者导向定价法”。你们能简明扼要地给我们解释一下这些方法吗?它们都是什么意思呢?每种定价方法都有什么欠缺呢?
拉朱:我想,对不同的人来说,三种定价方式的意义也不同,不过,我们至少应该弄清它们都是什么意思。让我们以“成本加成定价法”为例来谈谈吧。我想,很多公司都对自己投放某个产品或者某项服务的成本相当清楚。所以,从“风险厌恶”(risk- averse)(也称为“风险趋避”)的角度来说,它们在定价时考虑的是:“我要把价格定得高出成本多少,才能至少保证我不会错呢?”这并不意味着它们的决策是正确的,但它们至少不是错误的。所以说,这是一种安全的定价方式。如果我确定的价格比成本高出许多,或者高的合理,那么,我的定价就是没问题的。
这种定价策略的问题在于,如果因为你确定的价格过低或者过高,从而造成其后的销售状况不理想,你会怎么办?假设销量过低,你下一步会怎么做呢?你会说,如果我的销量过低,那么,我的成本就一定会上升……所以,我会进一步提高价格。随后,我的销量会进一步降低,从而,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这种定价方式的另一个问题是,如果你采用的是成本加成定价法,那么,你永远也不知道价格能定得多高。如果你的产品销售看起来比你预期的更好,那么,你的定价就失败了。
“基于竞争的定价法”就是看别人怎么做,之后,如法炮制。这也是一种安全的定价策略。在某些情况下,这么做很好。如果你的产品不如竞争对手的产品,那么,你就不应该确定更高的价格。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你这么做却会导致失败。
张忠:我们在这本书中想清楚说明的是,作为一家公司,你想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还是采用基于竞争的定价法,都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但是,问题在于,如果每家公司都这么做,就会产生很多问题了。比如说,如果你采用基于竞争的定价法,你为什么应该在制定价格的时候去注意竞争情况呢?因为你要确保自己可以将产品销售出去,你要确保能维持自己的市场份额。可是,除你以外的所有人也都想这么做,这就意味着当我看到你的价格时,我会把价格定得比你的稍低。而当你看到我的价格是,你又会把价格定得比我的稍低些。到最后,你们就会陷入价格战。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发生价格不断下跌的现象,而且还不止于此,服务也会逐渐打折扣,因为如果你制订的价格过低,你就只能削减成本了。实际上,我们试图解释清楚的一个问题是……如果你要确定价格,那么,你就必须要考虑到,如果其他人也像你这么做,市场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此外,我们还想说明的是,对你来说,另辟蹊径的机会何在。
第三种定价方式,也就是“消费者导向定价法”是颇为普遍的定价方法。从根本上来说,这种定价方法需要企业评估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这是个不坏的出发点——之后,弄清消费者愿意付什么价钱。随后,我会据此为产品定价。如果你愿意为这个产品出价10 美元,那么,我把价格就定在10美元;如果你愿意为这个产品出价12美元,那么,我把价格就定在12美元,这么做无可厚非,对吧?可如果你看看不同企业的定价情况,看看不同消费者的意愿,你就会发现,这种定价方法会造成很多问题。比如说,其中的一个问题是,如果我要从你那里购买这种产品,那么,我一定要确保自己付出尽可能低的价格。要想确保这一点,作为买主,我就会千万百计地挤压你价格中的水分,是吧?我会向你发出很多“威胁”,我会去搭讪其他供应商以向你施压,从而让你降低价格。
我们在企业看到的很多问题,都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卖主采用了过于灵活多变的定价机制,他们对不同的买主采用不同的定价。如果你购买某个产品比你朋友花钱更多,而你们的产品又是一样的,那么,很显然,这样的事情会让你感觉很糟糕,是吧?所以,下次买东西的时候,你便会转悠更长的时间,你在最终做出购买决定之前会调查更多的地方。因此,这种定价方式会给你带来这样一种结果。
沃顿知识在线:我们刚才谈了谈很多公司都在采用的简化定价方法。接下来,我们要谈谈本书的主要部分了,在书中,你们罗列了九种创新性的定价方法。你们在本书中论述的一个定价方法就是“自行定价法”(pay-as-you-wish pricing),摇滚乐队“电台司令”(Raidihead)是怎么采用这种方法的呢?
拉朱:我想,首先,我们或许应该谈谈所有这九种定价策略中的共同理念。当你想到出色的定价策略时,会想到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要有出色定价决策的组织;另一个方面是要有定价决策的技巧。本书的关注焦点主要是定价决策的技巧。其中,我们也讨论了定价的组织问题。当我们谈论定价决策技巧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在讨论人,那些应该考虑以创新方式改变企业定价实践的人。他们不应该改变价格,而应该努力去改变企业中的定价实践。这就是你成为一个 “定价领导者”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所有这九种定价策略关注的都不是改变价格,而是改变企业中的定价实践。这是贯穿所有这九种定价策略的一个共通主题。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