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减营销费用过冬
在前几年,如果说企业负责人对于自己在营销投入所换得的效果,靠的是75% 的运气和25% 的计划,那么他并不孤单。
然而金融危机和萧条经济的预期,改变了这一切。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已逐渐转化为金融危机并进而发展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引发了全球性的恐慌。到目前为止,危机更已从金融领域向实体经济扩散,经济衰退也正在逐渐向新兴市场蔓延,可以说,金融危机已转化为经济危机。危机的阴影已经影响到各个国家的金融、房产、汽车、媒体等各个行业。寒冬扑面而来,已经将你我裹挟其中。
眼见冷风袭来,如何“过冬”?在企业中,“三不主义”开始盛行:不投资,不扩产,不做广告。简而言之,就是做减法。
在这个减法之中,关于营销的投入,恐怕是最先削减的一块。随便搜索一下,可以看
到全球市场上此类消息比比皆是。例如,韩国三星电子传出消息,明年将不再增加全球广告预算。可口可乐、Visa 等纷纷宣布削减市场营销成本的计划,美国的汽车生产商也已开始采取行动,一些受到沉重打击的银行更是如法炮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上半年英国广告市场整体支出同比下降0.7%,美国金融服务业的广告支出同比下降27%。
每当经济衰退的威胁一步步逼近时,公司高管便会瞪着资产负债表,大声质问一个特殊的开销——广告支出。削减市场营销预算看似非常合理,毕竟这样做既不会损害产品品质,也不大可能在即刻间对销售额造成冲击。
然而,单纯削减营销方面的开支,就能让企业度过最寒冷的季节了么?
历史上的“今天”
自从人类进入商业社会,萧条经济并非第一次发生。历史总是一次又一次重演,人们也会作出相似的举动,在每次经济衰退期,企业总会大量削减广告费用支出,这成了企业缩减运营成本时的首要措施。美国的迈尔德伦·弗尤斯密斯公司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美国在近三十年中经历了五次经济衰退,其中第一次经济衰退起源于上世纪70 年代初的能源危机,从1973 年12 月开始,结束于1975 年3 月。在这次经济衰退时期,143 家公司中有一半以上在经济衰退初期就将营销开支削减了15% 至23%。
然而,另外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在衰退过去后,削减营销开支的公司往往不敌那些没有削减这部分开支的公司。后者在保持开支的同时变换了有针对性地营销方式。迈尔德伦·弗尤斯密斯公司调查显示,削减广告费用支出的公司,一般都发生了销售下降和市场份额减少的情况,而且这些公司恢复原先经营水平所花的时间更长。没有削减广告费用的公司。在1974 年到1976年期间,年平均利润增长率为27%,而那些削减了广告费用的公司同期的利润增长率仅为8% 至16%。当时那些没有削减费用的公司,利用去尾数折价券、买一送一拍卖、销售竞赛和兑奖等等方式,进行了有针对性地促销。
在高速发展的“泡沫形成期”,企业主总是大把撒出金钱于各种营销方向上,而回报
也似乎在源源不断地产生——虽然不知道来自哪一个营销举措。这个时期,也是各大广告公司、媒体、营销平台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刻。
然而,正如巴菲特所说,“大潮退下,才知道谁在裸泳”,在每个衰退到来的时刻,在面临生存危机的企业中,会有一些不仅仅是单纯的砍掉费用,而是开始测算、比量、寻找最有效的营销方式和宣传口号。他们成了春天来到时的胜者。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