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诚和孟俊是大学同学,今年刚刚大学毕业。两人同时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并且收入都是3000元。然而王诚具有强烈的理财意识,第一个月工资就拿出了1000元放到了养老金账户中投资,孟俊则根本没有理财意识,每个月一拿到薪水就花光用光,更不可能想到几十年后的退休养老问题了。
这两个起点完全相同的职场新人,在职场摸爬滚打了几十年后,当他们退休时,会呈现一种什么样的个人财务面貌?我们不妨想象一下。
起步早晚显复利差异
为了便于养老金终值计算,我们忽略王诚和孟俊在进入职场后,由于升迁加薪等原因而提高养老金账户的投资金额,统一以王诚在23岁进入职场的第一年所拿出的1000元来计算,同时将长期投资回报率设定在10%这样一个中等回报水平上,退休年龄统一设定为法定退休年龄60岁。
在最初几年,王诚每月因为要拿出高达33%的薪水放入养老金账户而感到有些压力,但这也强迫王诚一定要控制支出,尤其是不必要的娱乐性支出。而孟俊则将这1000元收入全部用在了吃喝玩乐上。由于最初几年复利效应尚未发芽,孟俊便嘲笑王诚:“你瞧你每个月为了省那点养老钱这也不能买,那也不能吃,何必呢?还不如像我这样,趁着年轻多多消费,别到老了有钱也消费不动了。”王诚并不为所动,继续坚持着他每月定投1000元的退休计划。
7年后,他俩来了而立之年,由于两人在工作中都表现出色,升职又加薪,但同时,两人都迎来了一生中财务压力最大的阶段:结婚、买房、生养子女。虽然收入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支出增长更快,孟俊认为眼前的事都忙不过来,哪有闲工夫顾及退休那档子事,在他看来,与眼下的结婚买房相比,养老问题实在太过遥远了。而王诚经过了7年的坚持,如今投资刚刚小有成绩,第一年投资的那12000元,已经翻了一倍,而先后总共投资的84000元,也已经变成了113846.1元。此时,王诚走到了十字路口:是把这些钱拿出来结婚买房用呢?还是继续放着让它滚动升值呢?思前想后,王诚还是决定不动用这笔养老钱,转而和孟俊一样,承担相对较大的还贷压力。
又过了十多年,王诚和孟俊都已步入不惑之年,各自都成就了一番事业,同时收入也继续稳步上涨。此时,孟俊在工作中时不时会感觉到四肢乏力,精力不足,这才想到自己人到中年,不再像年轻时那样可以一个劲拼命工作了。他开始担心自己以后的退休生活,但想到孩子还在上中学,贷款还没还清,自己的父母又重病缠身,需要他的经济援助……似乎口袋里这点钱怎么看都没机会落到养老金账户上。而此时的王诚,收入已比20年前大学刚毕业时翻了好几倍了,尽管他也和孟俊面临着相似的问题,但此时每月1000元的养老金投资对他来说已不成负担。
转眼之间,王诚和孟俊都成为了“知天命”的准退休族。这时,孟俊越发感觉到自己身体正在迅速衰弱,两鬓也出现了白发,但想到如今孩子也大了,父母也过世了,房贷也还清了,孟俊感觉到自己财务压力轻多了,于是终于决定向王诚学习,开始筹备自己的退休金。然而如果此时再开始每月投资1000元的话,那到60岁退休时,孟俊也只能拿到113846.1元的养老金,总投资回报率仅35%,即使此时孟俊手头资金非常宽裕,决定要在7年里追上王诚37年里的投资额——每年投资63428元,其最终的投资回报率也不会有任何变化,依然只是可怜的35%。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