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bPlus知识库 咨询 企业管理 文章
有意思,李克强说“网上不能骑自行车”

当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提到,互联网带动了运营方式的革命,也至少带动了160万辆以上自行车的制造生产,甚至有些生产自行车零部件的上市公司因此股票涨停。李克强笑着说:“没有载体,光有虚拟的肯定不行。总不能在网上骑自行车吧?”

  总理的笑语倒是问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没有载体,光有虚拟的肯定不行。”这载体是什么?实体经济

  过热

  在前些年的“GDP竞赛”中,只想追求速效,采取了一些可能竭泽而渔的措施,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以及无效使用,给中国的工业化发展和产业结构带来了严重的扭曲。因此,“虚拟经济”迅速走热,一时间,全国不少地方都在酝酿建“金融中心”,相比于之前耗能大、成本高、污染重的制造业,“虚拟经济”薄刃轻巧,无污染、高收益,而且听起来格调还挺高。不少地方把发展“虚拟经济”当做了转型升级的致力所在。

  这些年,“虚拟经济”的热潮渐趋冷淡,经过这几年流动资本没头脑地“横冲直撞”,把中国经济撞坏了腰,不禁让社会对“虚拟经济”产生了警惕。于是,近段时间,对于“虚拟经济”的批评甚至批判甚嚣尘上,甚至不少企业家也开始大力批判资本。不过,说句公道话,“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态尚可理解,但无论是对“虚拟经济”趋之若鹜,还是深恶痛绝,都没有理解到虚实之间的辩证关系。

  对于“虚拟经济”的依赖过甚,一定不是好事。

  从房价暴涨上可以看到,资产泡沫高企,一方面带动租金、人工等成本的上升,挤压了实体经济利润空间。使企业不得不迁移走。另一方面,一套中国特大城市的豪宅可以买一个欧洲的工厂,企业并购当然络绎不绝。而且,房价的畸形挤占了个人生活消费支出,使整体需求变得更疲弱,加深了市场萎缩。此外,从示范效应看,买卖房子比管工厂活儿轻、获利多、风险小,谁还愿意干实业?

  即使从发达国家的历史来看,它们都在反思“去工业化”,而纷纷加大力度实现“再工业化”。比如美国等。而一些过快过早开始“去工业化”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很快就陷入各种“陷阱”中。比如日本等。而我们的高速发展带来的现实就是,在我们工业化未完成的时候,已经开始“去工业化”,“去工业化”之中,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再工业化”。于是,资源的争夺和资金的溢出,无法避免。

  而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经济现代化不可能绕过工业化阶段。在中国,农村人口占比仍高,高科技产业的出现实际上也无法代替工业化的功能。追逐“虚拟经济”,导致我们破坏了中国制造良性发展的路径,形成了经济“脱实向虚”。

  过激

  但是,如果对“虚拟经济”视为洪水猛兽,害怕资本、抵制资本,又有点反应过激了。

  金融的出现,必须说是经济发展进步的表现,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事实上,总体而言,金融的出现,不仅使实体企业的运营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能够使社会整体的资源配置达到更广泛的配置,也使定价机制在长期有了更公平公开的可能。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 打赏支持
0人赞 举报
分享到
用户评价(1)
扫码APP

扫描使用APP

扫码使用

扫描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