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产品不够“硬气”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一是自主化核心技术创新不足,二是和硬件配套的软件技术积累有待提升,三是供应链管理能力差强人意。不过,一些企业已经在这些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产生了可喜的成果。
凭借多年来对人机交互技术、控制技术、环境感知和人工智能等机器人核心技术的自主化创新,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机器人企业,也是国际上机器人产品线最全的厂商。正如公司总裁曲道奎所指出:“机器人领域能够借鉴的都是皮毛性的东西,像控制系统这类封闭的核心技术无法借鉴。中国企业关键还是要加强研发创新能力,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参见文章《新松机器人:在“狼的地盘”上竞争》)
深圳市星图智控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新锐的、受到资本热捧的无人机公司。在进入无人机整机领域之前,这家公司的创始团队就已经专注于研发和销售飞控系统多年。有了核心软件技术的厚积薄发,其生产的无人机很快就打开国际市场,深得海外客户的喜爱
和无人机一样,近年兴起的平衡车,也是智能硬件的代表性产品。不过,这样的产品要想大摇大摆地走进千家万户的消费者,还需要解决质量、安全、价格昂贵等市场痛点。
通过卓有成效的全供应链管理,纳恩博科技有限公司降低了运营成本,使得其平衡车产品的价格仅占国外同行的五分之一。这家公司甚至收购了智能平衡车的鼻祖企业——赛格威,一举变成了全球平衡车行业的领头羊(参见文章《平衡车的供应链密码》)。
构筑在核心技术之上的最优的品质、价格、用户体验,才是“硬气”的资本。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