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bPlus知识库 咨询 企业管理 文章
产业驱动力的变迁

 关于经济低迷会持续多久的争论还将继续,可是对于企业而言这已没多大意义。重要的是,企业应该研究在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催化之下,产业驱动力是否发生了结构性的变迁。

  一个产业就是一个链条,有着内在的运行逻辑,每套逻辑都有一条主轴,这就是产业驱动力,它驱动着厂家和商家向着消费者利益最大化的方向前进。

  以PC行业为例,IBM推出PC的初期,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技术都不成熟,之间的衔接也缺少标准,因此,这时的产业驱动力就是纵向一体化整合,唯有如此才能保证产品的性能、质量和效率。

  随后,PC产业链上各环节的技术持续改进,环节之间的接口也日渐标准化,纵向一体化的经营方式虽然有助于保证质量和性能,却显得笨拙而且成本高昂。IBM随即开放了整个产业链,允许其他公司开发兼容机,这既成就了微软和英特尔,也催生了戴尔和康柏等新一代PC领袖。这时的产业驱动力就是模块化,基于成熟的模块化技术和标准,企业能够整合社会资源,为客户提供按需定制的产品。

  随着PC从办公用品向个人媒体终端演进,消费者的关注点也从产品性能转移到使用体验。此时PC产业的驱动力就是消费化,因此苹果通过iMac再次走红,惠普也凭着“让电脑再一次个人化”的理念紧紧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甚至以面向大客户直销而闻名的戴尔也在向消费类PC产品转型。

  产业驱动力就像指挥棒,作为产业的基本战略,它反映的是客户根本需求的转移。看不清指挥棒的企业,自然就会掉队,聪明的企业甚至能够提早预知指挥棒的指向,从而实现与整个产业链和谐共舞。

  当然产业驱动力的变迁不会在一夜之间完成,PC产业从纵向一体化到模块化再到消费化,就历经了20年。另外一个能够促发产业驱动力突变的因素就是突发经济危机的冲击以及由此所引发的产业结构调整。在中国市场上,我们大体上预见了6种产业驱动力变迁的情形,下面摘要介绍最值得关注的两个趋势。

  一、产业驱动力向上提升。企业在为客户创造客户价值的过程中,将消耗社会的资源和能源并影响自然环境,因此履行相应的社会义务应该是理所应当的。数年前当我们刚面对SA8000等国际标准的时候,曾愤愤不平地说,这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想方设法阻挡中国产品的新花招。今天,事情已经越来越明显,一个受到社会质疑的企业和企业家将损失惨重,从年初的张茵,到年中的王石,再到年底的李彦宏,无不如此。企业社会责任(CSR)已逐渐成为消费品及服务等行业新的战略制高点以及产业驱动力的核心要素之一。

  二、产业驱动力向下演进。当发达国家陷入经济危机之后,所有人的眼光转向了中国等新兴市场,而在新型市场大家的关注点又都集中到了最广大的农村。前面的二十年,中国企业主要通过向价值链的上游挺进,融入全球产业链,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就成了产品战略的标准选项。但是在倒转金字塔的趋势下,企业应该学会在低端市场创造价值。简单产品复杂化不算本事,复杂产品简单化才是真功夫,我把它叫作简约创新。家电下乡是一项惠民政策,但是如果忽视产业驱动力向下演进的趋势,用金字塔尖的思维做塔基的生意,最终碰壁的肯定还是企业自身。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 打赏支持
13人赞 举报
分享到
用户评价(0)

暂无评价,你也可以发布评价哦:)

扫码APP

扫描使用APP

扫码使用

扫描使用小程序